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课程标准
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教学要求
1.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与分析,加深对世界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尝试多角度、多方面寻找材料,特别是从身边的事例入手,理解文化传播中的交融、选择与创新。
3.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欣赏、珍视中国的世界遗产。
结构分析
本单元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展示当今国际社会的多彩面貌。本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探讨全球化趋势的重要表现之一:多元文化的交融。
“多彩的世界”──主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诠释多彩世界的内涵。教材首先给出结论: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趋势下,人们更加珍视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分别交待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教材特别强调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国家完整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它们多种多样的传承形式。最后与前文相呼应,指出文化多样性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与后一主题衔接。
.“冷战”的终结宣告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何正确看待全球化趋势下文化的发展是人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材在讲述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基础上,展示了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呈现的异彩纷呈的景象,以此引发学生对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兴趣和思考。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的引人警醒的著名论断。为了更好地诠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教材选取了两个典型案例:上海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和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前者是五个城市在传统优势与特色上的竞争,上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而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的诞生,则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