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杀是谁的悲哀?
2011年06月20日 12:16 来源:荆楚网
蓝田县10岁的小学生小南(化名)在由于没能按时完成作业,在家里喝下了近一瓶敌敌畏。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的世界。小南妈妈后悔这么多年外出打工没能好好照顾孩子。( 06月18日 西安晚报)
十岁,正是享受无忧无虑孩提生活的时候,可这朵花蕾还未来得及绽放就这样凋谢了,这到底是谁的悲哀?外出打工的父母,布置过多作业的老师,校方,亦或是目前教育体制?
孩子的自杀从诱因上来说是晚上没有完成的作业,害怕去学校受到老师的惩罚。而每天都可以完成的作业,那天只完成了一项也表现出了对繁重作业的绝望,或许当晚孩子就已经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了放逐。这与当下教育成果评价体系脱不了关系。一般来说,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衡量校方领导是否作为的标准比较单一,那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甚至还成为地方政绩的一部分。地方上给校方压力,校方给老师压力,老师势必要对学生们“严加管束”,过多的作业、惩罚措施在老师看来或许是负责的表现,其实却给孩子留下过重的心理负担。
在笔者上小学的时候,还推行过 “减负”制度,规定一二年级不得有作业,三年级作业不超过半小时等,但实行时缺乏监督,学校为保证成绩偷偷加作业,只在上面检查时装装样子。每个学校都如此,“减负”制度在实行了一两年便寿终正寝。联想到此次孩子的直接凶手——“过重的课业”,减负不减负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教育成果评价体系需要改变,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需要将考评标准多元化,不仅依据文化成绩,更多的推广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兴趣特长等各学校的专长。什么时候能真正推行、改变千校一面的比拼文化成绩和升学率的现象,才能避免学生自杀的悲剧。
另外,小学生自杀因为作业完成不了自杀也反映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该学生的父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常年在外打工,有什么心理活动也很难与祖辈沟通,长期下来会造成情感上的“缺爱”等心理问题。如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比以往要多很多,但是多的是对物质生活方面的,很少有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怀。虽然许多小学都有一两名心理辅导老师,但在“学习是王道”的小学年代,心理辅导基本是摆设。心理辅导老师正业一般都是教授语文数学等科目。
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不要以为他们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真是人格、性格没有发育完好时心理脆弱,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体系,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为了小学生自杀的悲剧不再重演,改变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来治本,利用心理健康关注体系为辅助,真的必须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