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帮助 | 上传资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生物 | 政治 | 历史 | 地理 | 快乐大综合 | 快教园地 | 综合资讯 | 名师工作室
首页 ┆ 专家指导 ┆ 经验交流 ┆ 征文擂台 ┆ 心理诊所 礼仪天下心灵驿站
  快教园地 - 世界之窗 - 文章内容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2-10-11 20:57:06 点击次数:3394

转自湖南省继续教育网:心理健康国培指导第三讲

一、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1、正确把握健康和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而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在与他人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锻炼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正常的心理状态,包括基本的认知能力、情绪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

第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与他人相互作用中能体验到快乐与幸福。

第三,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的环境中游刃有余。

3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江苏盐城市区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据其家人事后介绍,这名教师近几天一直休息不好,头脑昏涨,心情很不好。 
     据业内专家分析,其实,以上走极端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数据或许是枯燥的,但数据往往又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我们周围常能听到或看到一些老师的心理问题的表现

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①紧张、焦虑、压力感(社会期望高、学生难教、竞争加剧);

②职业倦怠(千篇一律,按部就班,对工作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缺少成功感、幸福感);③不公平感(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较低);

④情绪失控(不善于识别表达和控制情绪);

⑤自我认识偏差(自责、自怨、自卑);

⑥抑郁(苦闷、单调、无聊、懒散、沮丧、担忧、悲观)

⑦人际关系紧张(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家人交往缺少幸福感);

⑧心理和行为失常(伤人、自伤、被伤)。

近年来,教师由于心理问题而产生极端行为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不仅是师德问题,大部分存在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4、教师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愉快、爱心、激情、豁达、忍耐、理智、幸福等情感,能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另一方面,学生安静、愉快、恭敬、关心、好的态度、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等积极情感,会使教师充满成功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好学生成就优秀教师。而在师生关系中,起良性循环的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

只有教师具备积极的心态,学生才能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很难想象一个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的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会随下班而结束的,我们必须在下班后再备课、进修、学习、家访等等。在这样的工作重压下,我们尤其需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让我们的心灵走出紧张乏味的小圈子,进入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

 

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

1、你现在的状况是最好的

大多数人的命运是冥冥之中已有安排,我们可以与命运抗争(运命),但必须承认现实,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热爱生活,享受教学

成功的教师往往虚怀若谷、淡泊名利,这又使得他们有了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这也大大降低了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唐有两位著名文学家,一个是因《陋室铭》而著称的刘禹锡,一个是写有《捕蛇者说》的柳宗元。二人是好朋友,都有仕途不顺而被贬官的经历。但刘禹锡性情旷达,人生态度乐观,虽被贬官,却能将陋室布置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过着谈笑有“鸿儒”,与“素琴”、“金经”为伴的生活,心理保持健康,寿命达70多岁。而柳宗元就不同了,被贬后长期心情不畅,生活上的困顿和精神上的折磨,最后终致英年早逝,仅仅活了46岁。可见,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决胜心理健康的法宝。

生活有世俗、情感、精神三个境界,教师要超越世俗,做精神充实的人。 

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最完美的心灵的健康。”(英国哲学家培根)

3、强迫自己喜欢,你就真的会喜欢

当你把教育作专业去研究和追求时,你会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去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真的其乐无穷。

4、不断拓展生活空间

教师要关注外部世界(不仅是教育的发展),而且要走出学校,多与社会接触,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的机会,要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层次,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

一个固步自封、满足现状、消沉浑噩,缺乏丰富生活经历和体验、缺乏奋斗目标和理想的教师不可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也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

5、学会静思

浮躁和功利已成当今社会的沉疴。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应在静思中去掉些浮躁和功利,净化灵魂,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去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三、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教育

1、不要过分信奉“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涉及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教师只要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尽最大可能去教育学生,就可问心无愧了。

2、与其改变学生,不如改变自己。教育不是改变,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其天赋和潜能。教师不仅无法按自己的意志改变学生,更无法去改变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策,无力改变家庭教育、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甚至无力影响校长的决策,教师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使自己成为有影响力的名教师。

3、用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差生,只有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元评价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可分为言语、数理、音乐、空间、运动、人际交往、反省等智力,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潜能是这些智力的组合,一定突出表现在某一个方面。多一条标准评价学生,就多一批优秀生。很多时候“差生不一定差”,“优生也不一定优”。

4、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和听话。把学生教得分数高了和听话了,只是从一个狭隘的层面反映你的教育教学水平。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学生态度、情感、能力、心理素质等品质,这些品质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5、无为而为。“无为而为”是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精髓,无为不是不为,也不是消极无为,“无为”的正意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无所不为,没有办不到的事情的意思。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对自己应为什么、不应为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等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无为是为了学生有更大的有为,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

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是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的。不关注别人的心理不可能维护自己的心理,不维护自己的心理不可能关注别人的心理,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四、寻找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1、了解、理解学生

(1)了解是教育教学的前提。 要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比较准确地描述学生。

(2)理解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理解就是“将心比心”,是认同、同情、宽容。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处境、需要、情感和思想。

理解处境。如果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父母离异或有其他家庭变故,学生会产生焦虑心理;如果学生付出了很大努力仍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成绩,可能会失去信心、厌学甚至嫉妒心理。

理解需要。学生有生理、安全、归宿、爱和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习上,他们有附属动机、成就动机和认知动机,教师激发学生的高级动机并尽可能满足他们。

理解情感。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产生这些情绪情感的原因。

理解思想。认同他们对人、对事、对社会、对时事、对自己的看法。对每个人来说,他的想法和看法都没有错,甚至精神病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学生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需要时间和体验。

2、倾听、真诚对待、尊重学生

(1)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了解别人的技术,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获得别人好感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听众一定会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

多听少说,做到专心致志、谦虚诚恳、耐心细致、及时回应。身体前倾,用目光看着对方的双眉间,不要打断说话者,巧妙、恰如其分的提问,如:“后来怎么样呢?”“您的结论是……”提问题也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奉承。

(2)真诚是真实坦诚,就是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意见。

主要技术是自我披露,即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指自愿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经历、观念拿来与别人分享。

    教师如果能够以较“真实的我”而不是“教师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自由和富有个性。 

(3)尊重。即尊敬和重视,指将别人当作一个具有其内在价值和潜能的独特个体来接纳和认同的一种态度和能力。

尊重要求教师关注,要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做到“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3、具备高度移情的能力

(1)移情。指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

初级移情,将别人的经验、感受和行为传递给他本人使其了解。

高级移情,把握深刻或隐藏在别人内心的感受和意义并使其知觉。

(2)移情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认知和情感距离

   有的教师因为不知道学生的情感而使师生产生误解,学生犯错误后本来有一点内疚和后悔,结果教师不依不饶,不问青红皂白批评、责骂,结果把内疚的后悔转化为抵抗和怨恨,甚至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有的教师只顾按照自己的思维、思路开展教学,既不研究学生的认知准备状况,也不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要不简单问题复杂化,要不复杂问题简单化。

(3)经常设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有什么感受。” 教育前、教育中、教育后都要这样去反思。

经常回忆自己在所教学生年龄阶段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比如,教授某段内容或引导学生解一道题目,想想自己那时是否觉得困难;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想想自己那时是会否犯同样的错误,犯了错误后一般会有什么感受。能唤醒自己的早期经验,是教师移情的基础,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4)向学生倾诉自己的情感。传统的教师角色习惯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使想表达也只能是快乐的情绪、情感。 在教师掩饰真实情感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

 

五、修养德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处理各种关系、问题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信念、对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有关的行为规范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8月修订)对师德提出了“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从教”、“为人师表”8项要求。这些要求本身显得抽象、空泛和模糊。

美国教育协会(NEC)规定教师对学生的义务就比较具体。

教育者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因此,教师的工作在于激励精神、获取知识和理解以及有思想地表达有价值的目标。

为了履行对学生的义务,教育者应做到:

(1)不能无故限制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活动

(2)不能无故否定学生的独到见解

(3)不能故意压制和歪曲体现学生进步的相关事实

(4)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

(5)不能故意使学生处于尴尬和受到蔑视

(6)不能有基于种族、肤色、信条、性别、国籍、婚姻地位、政治和宗教信仰、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的不公平:

A、不能将任何学生排除在任何活动之外

B、不能否定任何学生的补助金

C、不能准许任何学生有任何特权

(7)不能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个人利益

(8)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学生的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

(资料来自美国教育协会制定并印刷的《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1975年版)

师德可分为教师道德和教师德性。

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总体要求,是外在规范,具有普遍性和基本性。教师德性就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

外在规范的道德要内化为作为内在生命的教师德性。教师德性的提升是教师生命成长的标志。

教师德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修养:

关怀:学生需要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承认。只有在学生知道你关心他们时,他们才会关注你的学问(内尔.诺丁斯 )。

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容许学生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

良心:良心是每个人先天具有的善良本性 (孟子)。指教师对职业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的自觉意识,是一定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

责任感:对自己、别人、工作、社会承担责任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投入、付出程度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情绪情感。它是良心的升华。

师德不仅仅是爱,爱需要智慧。教师要对为何爱、爱谁、怎么爱、什么时候爱、爱得怎样等问题进行经常反省。

如果把爱在不恰当的时候以不恰当的方法给一个不恰当的对象,是不明智的。教育是充满智慧的职业,迂腐、木讷、刻板、僵化、教条、墨守成规的人,无论多么爱岗敬业,都称不上优秀甚至是合格的教师。

一个没有智慧、不研究学生、不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其责任心越强,很可能对学生的伤害就更大。

 

六、不断学习与反思

1、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当自己的能力、水平、素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才不会体验到挫折和焦虑,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杂家,不但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有高雅的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并赢得学生的尊重。

“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       ——彼得·圣吉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学习是广义的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从书本中学,从生活中学习,从社会上学,从实践中学,从他人处学。例如经常记录教学经验心得、虚心向优秀教师求教、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多观摩各种各类的示范课、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进行自学训练等等。要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自信源于实力。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我们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尤其要努力提高心理学素养。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过程知之甚少,缺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技巧,不具备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其所想并体验其情感的移情的能力,不善于探讨、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应对外部的压力的能力。

2、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

反思是指教师作为一个“他者”,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等问题,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尔德希德

  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 + 反思 = 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波斯纳

而优秀的教师会经常对教谁、教什么、何时教、怎么教、教得怎样、还可以教得更好吗等问题进行追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有的教师对自己教得怎样和学生学得怎样缺乏自觉意识。

怎样培养这种自觉意识?通过教师自我反馈、专家反馈、学生反馈和同行反馈,能培养教师的自觉意识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

 

七、提升人生境界

人不仅力求“活着”,而且力求“体面的活着”、“有意义的活着”,力求“过一种高尚的生活”,向往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生既是人的生命、经历、思想、智慧、能力、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成就等在某一阶段的状态,又是生命、生活的历炼,是一个不断体验、适应、调整和超越的过程,是一个成长、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

人生境界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不同的学派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诠释。人微言轻、家境贫寒的人也未必没有高尚的灵魂。

教育是引导学生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教师职业也可分生存境界、责任境界和幸福境界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之路。第二个层次,教师把工作当作一种职业。工作仅仅是“践责”,做教师应该做的事。第三个层次,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生活艺术教育。工作融进了他的生命,他不再有工作之苦、践责之累,不是出于生存的压力,不是出于服从义务,而是为了表达生命、享受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自社会、领导、学生、家长、同事的认同和肯定,更来自创造性地处理课程、教材的过程,来自将自己的本质外化成无数的体外自我,将精神永远融入了学生的心灵,滋润着学生的未来生活。

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人生三大快乐之一,就是出于这种理解。

1、为所当为。“为所当为”原则是森田疗法的创始人日本的森田正马教授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为所当为”原则是指以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的事,而注意“为所当为”及控制那些可控制的事。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理想和价值,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在冥想或幻想中虚度光阴,而不去采取实际行动,一直最后一事无成,留下遗憾。为所当为”就是要努力做好该做且能做的事情,以新的成就获得新的自信,通过不断积累、沉淀,步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2、活在当下。智者奉劝世人要“活在当下”,到底什么叫做“当下”,简单地说,“当下”就是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共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周围的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假若你时时刻刻都将力气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很多老师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除了做好一个教师外,还能干什么呢?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不一定属于你。作为智者,就应该退回自己的世界,先做好本职工作,然后通过积累,最后做出一定的成就。

3、淡泊宁静。人们都让我们学会坚强,但是有一种哲学教我们柔弱。社会要我们追求完美,但是有一种观念让我们抱缺守拙,这就是无为,就是淡泊宁静。

淡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是一种人生境界,正所谓“无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深刻地表现了豁达与超脱——不为眼前功名烦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求精神的充实与宁静。宁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对各种变化的认可和适应,有助于精神达到真正的放松,激发灵感,净化灵魂。

在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至上的教育悲情时代,教育正在异化为某些集团或集体谋取利益的工具。教师也在浮躁、倦怠、茫然、因循、苟活、敷衍、得过且过,甚至很多人热衷各种评比、比赛或者课外创收。

教师生活可以平凡也可以平淡,但决不可以平庸,碌碌无为。淡泊宁静不是消极等待、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享受安逸,而应成为心灵和肉体的嬗变(磨炼),有如蝴蝶退茧化蝶的前奏,它将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当你背负带着充实的精神收获步入世俗世界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物质回报。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快乐的人!教师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要用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生活。因为只有拥有健康身心的教师,才能教育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学生。想要散布阳光到学生心里,教师自己心理先得有阳光。希望每一位教师唤起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主观意识,学会悦纳职业,悦纳学生,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生活,悦纳世界,微笑着面对一切!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推荐资讯
爱抱怨的教师必读:奇迹的苹果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015年高考备考:生物备考建....
2015年高考备考:化学备考建....
2015年高考备考:语文备考建....
专家指导:2015年高考文综备....
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各科....
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三三五”学....
东安县澄江实验中学关于留守儿童....
高三二轮复习心得体会
高三二轮复习经验和教训
享受“微幸福”
热门资讯
文明礼仪知识题库(5)
搞笑歌曲:二中买卖版《爱情买卖....
第二届全国高中生作文大赛征稿启....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综合智力游戏故事文本重奖征稿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
单词短语永不忘 忘却曲线显神功
搞笑歌曲:监狱搞笑版求佛
搞笑歌曲:学生版《爱的供养》
数学猜想
09状元“新浪”客 浪尖信步献....
快乐助记歌曲填词、录音、制作公....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问题让人关注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文生路11号 (42590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或386911242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027478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