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从“知味”开始
文/张保振 选自《人民日报》
现代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人们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很多人的脸色健康红润,但表情却很僵硬,甚至像冬季山中的岩石那样冰凉冷漠。面对这种现象,有人提出了“享受生活每一天”的命题。
人若能做到享受生活每一天,固然妙不可言,但享受不是“充饥”,不是把肚子填饱就行,享受是要“品味”的,而品味就需要“知味”。
知味,就是知其滋味,明其气味。味,不仅有简单的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还有复杂得多的混合味。譬如,饭菜中的辣味,就是热觉、痛觉等混合感觉。据说,一杯红葡萄酒,在常人口中的味道大致是一样的,但到品酒师嘴里,每过三五分钟,就会感觉到有一种细微不同的味觉,以至能体会到500多种味道。这种差异,让人不得不生出知味不易的感慨。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2000多年前,孔子这样感叹。不知味的原因,除了物质不丰富、温饱问题未得到解决还来不及品味、知味外,关键在于缺少“知味”的能力。知味就要辨味,而辨味需要训练学习、经验积累、归纳总结与创意评价。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需要训练学习,“知味”也是如此。即便是从婴幼儿口中喊出的人生第一字“妈”或“爸”,也是父母无数次“教”出来的,决不是什么“生而知之”、“不行而知”、“知先行后”而得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应“志于学”,哪怕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甚或年岁大、记忆力减退了,也应该不忘学习、持续学习。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不断提高“知味”的能力,才能让人生之灯永远明亮。
比训练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毛泽东曾说,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只有亲口尝一尝。“尝”了,才有经验或教训可积累,而且,这种“尝”要不止一次才行。“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要享受生活,就要多亲历、多亲尝。只有行之笃,才能知之明;只有行无穷,才能知无穷。不行,难有真体验;不尝,难知真味道;不行不尝,难有真享受。
要“知味”而获得生活的乐趣,还离不开归纳总结和创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需要善动脑,能举一反三;善联想,能触类旁通;善推理,能以近知远。听于无声,见于无形,尝一滴之咸,而知沧海之性;窥寸隙之光,而见日轮之体。否则,品味而不“回味”,很难真正地享受到味道之美、之鲜。人不应似蚂蚁,只会去收集;也不应似蜘蛛,只会从自己肚中抽丝;人应如辛勤劳作的蜜蜂,采集百花之蕊,酿造出人见人爱的香甜蜂蜜。
在对比中品味而感恩,在实践中知味而奋进,在总结创新中体味而发展。只有笑看人生,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体味人生,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享受成长、发展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