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以苦学的学生居多,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苦,家长管得苦,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高,是什么原因呢?愿与大家一同探讨。
——题记
为什么会感觉学习很累并且效率不高?
看看现在的孩子,每天起早贪黑、早起晚睡,背负沉重的书包,完成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可以休息或者进行娱乐活动。作为一个成年人都觉得会很累,可能吃不消,何况那只是些孩子,何况还要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在这样一种软磨硬泡或者说是疲劳战术的教育教学方式下,我想没有人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了,有的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可奈何。这种学习方式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它摧毁了学习本身带给人的成就感、愉悦感;摧毁了人们探究和实践的好奇心、主动性和创造力;摧毁了个体差异而表现出的特长和潜力的培养、挖掘和充分发挥。我想在感觉很累很累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件很难的事。
其实,学习并不是一件很累的差事,远不需要象现在的学校教育那样,靠一种强迫式的、延长时间的方式进行。这一点从网友“在水一方”空间中引用的两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启发和证实。
第一个故事是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凛冽,强劲寒冷刺骨,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是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人们觉得温暖,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这场比试自然是南风获得胜利. 另一个故事,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不爱读书,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方法。当孩子们玩耍时,他有意躲到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就故意把书“藏”起来。两个儿子很奇怪,认为父亲一定是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处于强烈的好奇心,两个孩子趁着父亲不在家,把书偷出来,认认真真的读起来,从此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也确实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从这两个故事中不难看出,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孩子的身心发展,积极引导,注意主观能动性,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一定会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才是教育的作用、宗旨和目的。总之,大师级的学者不是被教出来的,实质是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钻研得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