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
山东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小杜家小学 马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44—45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 3.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书的意义。 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书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发现黑板上的规律吗?板书:红、黑、蓝、红、黑、( )。指名回答。 二、 探究新知 1.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教师投影出示例1的3组题。 3. 教师: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题单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算出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数。 (1) 学生理解题意。 (2) 老师讲述题目要求: 第①题要求找出每行图中各组数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用图形、字母表示的数。 第②题根据这个等式,求出用图形、字母表示的数。 第③题根据给出的数列,找出它的规律,再确定数列中用字母表示的那个数。 (3) 根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 (4) 全班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每个小题的规律或已知条件的含义。 (5) 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 (6) 全班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或怎样想的。 (7) 提问: 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8)讲述:通过刚才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中经常会用到□、△、○或a、χ、n、m等符号或字母表示数。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教师:谁来说说? 学生举出数学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具体例子。 老师板书:下列a表示几? 1+a=30 1+a<100 1+a 学生思考后回答。 质疑:同样表示未知数,为什么有时候a只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候表示一些数,有时候表示任何数呢?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是根据具体条件,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范围内的不同数。 4.学习阅读材料。 (1) 出示幻灯片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自己阅读。 (2) 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5.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你们还知道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吗?请填写下表,看填完需要多长的时间。出示表
分组讨论,填表。 选部分在黑板上展示。 全班交流,各组填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文字叙述手写又会用多长时间? 学生口答。 教师:一个运算定律,可以用一段文字来表示、可以用具体的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你们认为哪一种能更简洁、方便的表示乘法交换律?为什么? 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参与。 学生小组交流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回答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师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板书: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出示运算定律表
运算定律名称 |
用字母表示 |
加法交换律 |
a+b=b+a |
加法结合律 |
(a+b)+c=a+(b+c) |
乘法交换律 |
a×b=b×a
也可以写成:a·b=b·a
还可以写成:ab=ba |
乘法结合律 |
(a×b)×c=a×(b×c)
也可以写成:(a·b)·c=a·(b·c)
还可以写成:(ab)c=a(bc) |
乘法分配律 |
(a+b)×c=a×c+b×c
也可以写成:(a+b)·c=a·c+b·c
还可以写成:(a+b)c=ac+bc |
教师:观察此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教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只是乘号可以省略不写,其它的运算符号不能省略。 教师板书: a×b = b×a a·b = b·a ab = ba 教师:请同学们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其它几个运算定律。 学生独立完成在题单上。(学生题单如下图)
运算定律名称 |
用字母表示 |
加法交换律 |
|
加法结合律 |
|
乘法交换律 |
a×b=b×a |
乘法结合律 |
|
乘法分配律 |
|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并选择一两个运算定律说一说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再次强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 你能正确认识它们吗? 2. 能够简写的,你能正确简写下面的题,可要看仔细啊! 10×a= a÷χ = 4+c = 10÷a= a+χ = c×4 = 10+a = a×χ = 3×χ-53 = 10-a = a-χ = 26+m×0.6 = 四、全课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简短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