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2《等差数列》教案(新人教A必修5)(原创)
一、 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转入对特殊数列----等差数列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
3、 设计理念:设计本节课时,力求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时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而是创造一些数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证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内容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探究式教学思想为主,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等差数列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准备: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容量,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表示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些数列:(大屏幕显示课本41页的四个例子)
⑴ 0 5 10 15 20 … …
⑵ 48 53 58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