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源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知道它是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
(3)了解多普勒效应的一些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视频播放、多媒体演示观察体会,提高生活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表述生活物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改变波源与观察者距离变化,培养学生利用变量控制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熟悉和适应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3、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学习习惯。
(2)体验生活物理,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物理教材第十章第八节的内容,是机械波形成和传播、干涉、衍射的后续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声调、波速、波长、频率、周期等基本概念的相关知识,懂得机械波在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建议在学习新课之前复习一下相关概念.
三、 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多普勒效应概念的理解。
难点:波源的频率和观察者接收的频率不同的原因。
五、 教学仪器
计算机一台、投影仪、自制《多普勒效应》课件
六、 教学设计思想:
《多普勒效应》是继波的干涉、衍射现象后的又一波动过程共有现象,是高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内容,体现了生活物理的重要性。本节课力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时根据学生认识过程而致力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
首先注意创设学习情景,安排了火车、飞机运动的生活物理实例,让学生再次感受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在实验图片的基础上,以多媒体动画课件交互地展示波源和观察者各种情况下运动而引起观察者接收频率不同的过程,提高观察和思维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变量控制法研究问题。同时设计一定量的学生活动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