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动能的改变
在建立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概念的基础上,教材提出“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接着引入了演示实验:物体动能与质量及速度的关系,定性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此处的演示实验是为建立学生对动能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步深化的教学程序.然后提出“从上式我们看到,动能的大小和运动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m越大,运动速度v越大,动能Ek就越大.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接着设计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近似恒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情况,从而实现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是什么关系.
再利用恒力作用下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从理论上推导出动能定理表达式:
最后指出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总之,本节教材在教学设计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使学生对动能的建立和理解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并不感到突然和困难.
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由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比较方便.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3.学习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会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CAI课件、导轨、小车、砝码、纸带、细线、复写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