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月考
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迫(pò)切 箱箧(qiè) 腆(dián)着 愧怍(zhuò)
B.镂(lòu)空 嶙(líng)峋 谮(zhèn)害 诘(jié)问
C.睿(ruì)智 灰烬(jìn) 脚踝(huái) 褴褛(lǚ)
D.汲(jí)取 拮据(jù) 慨(kài)叹 绰(chuò)刀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狼藉 脏物 锐不可挡 穷愁撩倒
B.轩榭 纳粹 重峦叠嶂 荡然无存
C.阴晦 祭祀 契而不舍 斩钉截铁
D.簇拥 藻饰 阔然无累 断章取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B.重庆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D.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8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4.下面语段中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可写修改方法)。(4分)
①一张地图,路线不论多么清楚,比例多么精确,它都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②一个国家的法律,不不论多么公正,都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不发生。任何宝典,即使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③只要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④我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一定要毫不犹豫,起而行动,唯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1)
(2)
(3)
(4)
5.根据语境,仿照前两句,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热爱书籍吧,它能够让我们学会宽容,拥有海洋容纳百川一般的宽广心胸;
热爱书籍吧,它能够让我们学会思考,拥有天宇俯瞰万物一般的睿智头脑。
, , 。
6.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准确、简明,它一般由标题、导语、背景、结语四个部分构成。
B.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他所写的《陋室铭》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甘居陋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C.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130篇。
D.《隆中对》选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演义》,它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历史。
7.综合探究(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12月1日起,重庆市“家电下乡”工程全面启动。农民在就近的中标网点购买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四大类指定家电,可获13%的财政补贴,相当于零售价打8.7折。
2008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为我市暂定的“家电下乡”实施时间。这期间,国家确定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的产品为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四大类,最高零售限价分别为2000元、2500元、1000元、2000元。补贴标准为销售价格的13%。每个农户每一类家电产品最多可购买一台。
材料二:据中新社3月14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上午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是一着活棋,这一步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第一则材料的内容。(20字以内)(3分)
(2)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就重庆市“家电下乡工程”谈谈你的看法。(3分)
(3)某村老王购买了一套家电回家过年,顺利地领到了财政补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看着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他想写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感受,可是写了上联之后,就不能对出下联,请你帮他补上。(2分)
上联:政善百业旺
下联:
8.某出版社为其新出版的书在电视上做广告。画面上:一瓶酒、一本书。广告词为:“书与酒——价格相同,价值不同。”这则广告寓意丰富,含义深刻,请你赏析这则广告的妙处。(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9.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① 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论语》)
②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④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⑤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俺《渔家傲》)
⑥ 杜甫在《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的诗句是“ ,
”两句。
⑦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9—12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衷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三峡》的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2分)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 襄: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
(3)沿溯阻绝 沿:
(4)属引凄异 属引: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下面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先写山势,后写水势,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激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B.本文写山,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来烘托三峡两岸的山峰的高峻连绵。
C.本文写水,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D.文章最后描写猿猴呜叫,又着力渲染了三峡冬季的热闹非凡的气氛。
14.本文语言精练,意味隽永,有许多写景美句,请你赏析文中画线句(可以从写作手法、色彩对比、情感表达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题(19分)
读破一卷书
张国良
①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直被后人奉为读书的训诫。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籍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你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很欣赏唐弢先生的那句话:博览群书,读破一卷。”
②“读破一卷”,是指熟读而精思。抓住自己以为最精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书,反复阅读,认真体味。从语言到情节,从论据到论点,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唯其如此,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古往今来,在治学上因“读破一卷,而成就卓著者不乏其例。
③宋人赵普是宋太宗时的宰相,每当朝廷有重大事件,或是制定重大政策,他都要取出《论语》来研读一番。他曾不无自得地对太宗皇帝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这“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伟说”虽不足信,但这位读书不多的宋代名相赵普靠读破《论语》而取得骄人政绩却是历史事实。当代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把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一书中仅20页的一篇文章读了半个多月,从中获益匪浅,为其后来攀登科学高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现代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茅盾,也同样是从“读破一卷”入手的,他能熟练地背出120回的《红楼梦》。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红楼梦》等一批古典小说对他的影响。还有美国的杰克·伦敦,他所以能从一个流浪汉变成著名文学家,跟他坚持读破《基督山伯爵》等世界名著密切相关。有人曾这样描写他读书:“当他遇到一本好书时,他并不用小巧的撬子偷偷撬开他的锁,然后窃取其中的内容,而是像一头作势跳跃的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猛地摇摆,然后把它征服,最后舔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把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化成他的一部分,用它的力量补养他,然后才罢休。”
④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曾说过:“五经,二十一史,藏十二郭(注),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汉魏六朝,堕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可见郑板桥强调的是读书求多是无用的,而应当精选出自己有用的书,要学以致用。当代学者朱光潜也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紧要的书,不如以读十部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读一遍,不如取一部精读十遍。”
⑤他们的这些读书方法是饱含哲理的,也是非常宝贵的,静下心来,力诫浮躁,精读一本或几本书,钻深钻透,不仅能品出书中之味,还能悟出书外之妙,一旦到应用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出神入化,这就是上述诸公读书法的精髓所在。
⑥诚然,“读破一卷”是根基,“博览群书”也须顾及到。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到:“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由此可知,读书务必博精结合,由博入精,二者兼顾,没有偏废,方可达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境界,治学才能有好的效果。
注:藏十二郭,指三藏十二部经书。
(选自《中学语文教育》)
1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6.本文开头引用杜甫的诗句有何作用?(4分)
17.本文第③、④段中划横线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分别说明其作用。(6分)
18.第②段中划横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19.文中“博览群书,读破一卷”中的“破”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读完全文后,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请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20——25题(21分)
亲近泥土
王充阎
①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见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
②“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③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
④《庄子·在宥》(宥yòu)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于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而重之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出生那天起,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了跳了,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泥孩。
⑤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
⑦从格致意义上来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故乡”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认、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
⑧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朦胧的睡眼,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土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慢慢的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
(选自《阅读与作文》08.8有删节)
20.本文的线索是 (2分)
21.第①自然段“带着深沉的凉意”一句中,“凉意”有哪些含义?(3分)
22.从全文看,作者提出要“亲近泥土”包含哪些理由?(4分)
23.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①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
②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
24.在作者看来,“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对故乡最高境界的热爱?请结合第⑦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作答。(4分)
25.故乡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源头,精神的归宿。读完本文后,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故乡的认识。(4分)
四、作文(55分)
26.请在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④不得抄袭。
(1)岁月匆匆,初三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初三,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健康、拥有亲情、拥有阳光、拥有和平,然而我们同时又在抱怨和慨叹命运的不公。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
请以“珍惜”为话题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