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
出品人:付建君 审核人:关学伟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和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字里行间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的寓意。(重点)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难点)
【知识链接】
译文: 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韩 愈 :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人。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杂说的最后一篇)
【学习过程】
1、 走近作者
韩愈,字 , 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 、 、 、 、 、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马说》是其《 》中的第四篇。
2、注音:
祗辱于 骈死于槽枥 尽粟一石
【合作探究】
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6.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7.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0.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堂小结】本文通篇设喻,托物寓意,篇幅短小,但文意曲折,阐明了不遇伯乐千里马会被埋没的道理,借此讽喻了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的当时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忧愤。
【布置作业】
1、注意文中的通假字。
2、本文托物言志,本文中的事物不单单指实物,比喻义更为深刻。
【中考链接】
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祗辱于奴隶之手(祗:_______ ) 骈死于槽枥之间(槽枥: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称:___________)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____)
是马也(是:_____________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