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自测反馈
1.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
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即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
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
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不自量。
D.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
2.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语句是
甲.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乙.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①春风吹绿了柳枝 ②春风把柳枝吹绿 ③柳枝被春风吹绿了
[ ]
A.甲—② 乙—③ B.甲—③ 乙—①
C.甲—① 乙—② D.甲—③ 乙—②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科学上、艺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要_______地作结论。
②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使用时不能随意_______。
③报纸也不过偶尔看看,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对这件事他_______。
[ ]
A.轻率篡改漫不经心 B.草率窜改漫不经心
C.轻率窜改漠不关心 D.草率篡改漠不关心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B.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C.来自铁路、邮电、卫生、公安、金融、电力等行业和部门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大连、苏州等城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D.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5—6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6.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7.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A.作者写马,不过是作为一个象征,实质上是要写人,写当时被压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写他们的悲惨遭遇。
B.这首诗有巨大的感染力,这要归功于作者运用极其真实而又细致入微的手法,强烈地、概括地表现那个时代的苦痛和苦痛的时代。
C.诗中作者即哀老马悲惨遭遇之不幸,又怒“老马”毫无怨言、默默承受之不争。
D.本诗采用了忠实于生活的写实手法,即有细节的真实又有总体结构上的真实。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A 6.C 7.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