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舅舅很懒
B.舅舅很懒,每次下班回家便躺在床上坐月子。 A.我是一个平凡的中学生。 B.她也许是一枝美丽的玫瑰,她也许是一枝高雅的百合,而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以上句子出自同学们的作文,你会发现,同样的意思,A句瘦骨嶙峋,B句则有血有肉,为什么?B句运用了联想,使语言变得具体可感,有滋有味。 如何培养联想能力?寻找“彼与此的相似点,相近点(关)和相反点,由此及彼,彼此联姻,为主旨服务。 由“此”联想到相似的“彼”,便是相似联想。“她的脸幸福得像西红柿似的”,相似点是色彩;“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相似点是外形;“林雨翔的心像经历地震,大震己过,余震不断”相似点是状态。相似点不限于外在,还包含外在与内在的双重相似,如孙悟空作为猴子的伶俐,猪八戒作为猪的愚蠢,平凡人作为小草的平凡渺小。 由“此”联想到相近(关)的“彼”,是相近联想。舅舅回家躺在床上,由床想到女人坐月子,男人“坐月子”既体现人的懒惰,又平添一份幽默。相近联想与相似联想常相互交织,并不截然分开。“期中考试成绩有血染的风采:化学53分——粉红,物理45分——鲜红,数学31分——暗红,计算机27分——紫红。”由红色成绩想到鲜血(又巧用歌名)是相似联想在起作用,由红色联想到粉红鲜红等,则是相近联想在起作用,一片红色江山,正让读者咸到血染的特点。“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的这一关于春的描写,从声响的传递、空间的铺展一口气联想了七个事物,将“春”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反联想是由具有矛盾对立关系的“彼”“此”引发的联想。杜甫“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臧克家由“有的人活着,他己经死了”想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同学由“美丽的玫瑰”“高雅的百合”想到平凡的“小草”,尖锐的反向对比,表达鲜明的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联想力的培养当然要广泛、深刻得多,远不止于上文具体而微的语句联想。联想成为习惯,将大大拓展思维空间,让你的思想交汇、融合甚至碰撞,使你的文章开合有度。有位学生由金刚石和石墨想到:“金刚石和石墨本出一源......这璀璨绝伦的和那平凡质朴的,这透明的和那墨黑的,这坚硬和那柔软的,居然原为一物,真是值得我们惊讶。倘若舒展我们的联想,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到:绿树红花本无异;钟塔隧道也相差无几;冰山河川同属淡水,原本云气;万千生物均出自元素,无数种生物则统一于细胞......那么,我们不妨说——世界也本出一源。”联想将大千世界囊括其中,然后轻松提升为一种思想,文章的深度与广度便水到渠成。 一个联想活跃的人,想象力相对丰富,创造力也更强。联想力的培养,可以从最简单的语言体操做起。亲爱的同学,以下是古人关于愁的联想,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君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