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九上
- 学案教案
- 其他 - 文章内容
|
|
|
资源分类: |
九上 |
资源大小: |
14.56 KB |
资源版本: |
其他 |
上传:赵友华 |
审核发布:赵友华 |
下载次数: |
6人次 |
下载权限: |
非会员下载
|
下载点数:
|
0点
|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
|
资料简介 |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畎quƒn亩:田地。畎,田间小沟。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指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发作坚韧起来。 衡于虑:思虑堵塞。 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 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如使:如果,假使。 由是:通过某种方法。 非独:不单,不仅。 箪d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蹴c”:践踏。 万钟:丰厚的俸禄。钟,古代的量器。 向:原先,从前。 已:止。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孟轲(约前372-约前389),邹(今山东邹县)人,生活于战国前期。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他自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由于他影仰并弘扬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的又一名大师,后世尊为“亚圣”。他的行事也仿佛孔子,收过不少门徒,率领着他们游说各国。由于各国间都以力相争,他却鼓吹以德为王,言仁义而不言利,终不能被任用,于是退而著书。 孟轲的思想本于孔子而有所发展。他主张施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理相社会,是一种黎民不饥不寒,老者安字晚年之乐的小康景象。“民贵君轻”是他的著名论点。他对当时某些统治者虐民以逞的行为得出洒锐的批评,甚至斥责为“率兽而食人”(《梁惠王》),同时基于宗族统治集团的利益对君主的个人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遇易位。”(《万章》)“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离娄》)“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这样的话,在专制强化的后代就没有人敢说了。 《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 2、相关知识: 孟子的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