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背影》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
《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也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对几年前回乡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情景的追述,特别是通过对记录着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苦难经历的“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簌(sù) 游逛(ɡuànɡ)
妥贴(tiē) 踌躇(chóu chú)
琐屑(xiè) 箸(zhù)
晶莹(yínɡ) 差使(chāi)
蹒跚(pán shān) 奔丧(bēn sānɡ)
二、词语释义
差使: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文中指职务。
交卸: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精神不振作。文中指衰颓败落。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三、语句解读
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宗明义,落笔点题。“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蕴含着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
2.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标题是背影,作者宕开一笔,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描述事物、抒发胸臆、推出背影作铺垫。文章的前半部分都是铺垫,这一句是铺垫部分的总领句。
3.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这样的写法能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为感人。
四、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1931年留学英国,次年回国。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拒绝领取“美援”救济粮,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五、背景探视
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文中写家境的“惨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人民生计的艰难。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