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课《星星变奏曲》先说后教名师教案
一、名师说课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第四,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名师引路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语言积累——本诗的语言凝练形象,句式灵活生动,适合学生积累、品味。
主要教学步骤:
1.读诗歌,整体感知:①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确定朗读的基调和节奏。②集体朗读,比较两小节诗的结构和语言有什么异同,正确理解题目“变奏曲”的意思。③两人一组互读,思考回答:诗歌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2.学语言,细处揣摩:①读第一节里自己喜欢的诗句,向同学推荐,结合具体词语谈喜欢的理由。②读第二节,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适当点拨象征手法的特点,列举《小橘灯》等熟悉的例子。③师生小结诗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3.勤动手,积累语言:①分类整理诗歌的语言点,例如雅词、叠词、精妙短语、美句、比喻句、抒情句、哲理句、反复句式等,并鼓励学生自己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课文中的语言财富。②背诵积累:“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朦朦胧胧”。
【创新方案二】
教学角度:比较阅读课——与《天上的街市》进行多角度比较,培养自学的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 1.复习《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