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备课资料
梅河口市博文学校初中部 艾国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
年体史书,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3、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正音。 刿(guì) 孚(fú) 辙(zhé) 轼(shì) 遂(suì) 盈(yíng) 靡(mǐ) 玉帛(bó) 鄙(bǐ) 又何间(jiàn)焉 小惠未徧(biàn) 弗(fú)敢专也 公与之乘(chéng) 夫战(fú)
三、解释重点实词。
1.师:军队 伐:攻打 我:指鲁国 2.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3.间:参与 焉:呢 4.乃:于是 入:入朝廷 见:拜见 5.安:养 6.弗:不 专:独自专有,独自享受
7.福:赐福,保佑 8.惠:恩惠 徧:同“遍”,遍及,普遍 9.孚:为人所信服10.狱:案件
11.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2.加:虚夸,这里是以少报多
13.从:跟从。 14.虽:即使 察:一一明察,弄清楚 15.情:实情16.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属:类
17。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18.公将鼓之(击鼓) 19.下视其辙(车轮滚过的痕迹) 20.齐师败绩(大败)
21.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助词,无实义) 22.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3.遂逐齐师(追击) 24.既克(已经)(战胜) 25.一鼓作气(振作) 26.再而衰(第二次)(衰弱)
27.三而竭(耗尽)28.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29.难测也(推测,估计) 30.望其旗靡(倒下)
31.辙乱(车印杂乱)32、惧有伏焉(害怕 伏兵)
四、通假字。
小惠未编: 通“遍”,遍及,普遍
五、古今异义。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