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语文专栏
- 九下
- 学案教案
- 其他 - 文章内容
|
|
|
资源分类: |
九下 |
资源大小: |
17.54 KB |
资源版本: |
其他 |
上传:赵友华 |
审核发布:管理员 |
下载次数: |
18人次 |
下载权限: |
非会员下载
|
下载点数:
|
0点
|
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
|
资料简介 |
一七 《贝多芬传》序 作家与作品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1944年年底寂寞地辞世,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幸运的 是,在他告别人世之前看到了巴黎的解放。 在纳粹魔焰最烈的时候,他能登高一呼,号召欧洲知识分子,走上街头,保卫文 化,保卫文明,保卫和平,反对纳粹。当时他被看做是知识界的精神领袖,欧洲 知识界的“良心”。纳粹占领法国时,他隐居巴黎乡下,写了两部书。一部是《 回忆录和日记片段》——一部非常别致的回忆录;另一部是关于贝多芬的。 YAPEE在谈罗曼•罗兰时说:他是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又说他是俄罗斯式的法国作 家。后一句是很有见地的话。我想到罗曼•罗兰,也是喜欢拿他和19世纪俄国一 些著名作家进行比较。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实在有许多共同的特 征。不过,我更倾向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看到人,尊重人,捍卫 人类的文化,关键时能够挺身而出,不是埋头书斋——这和中国现代的一些有人 文色彩的作家是有些不同的,如沈从文等。当然时势不同,国情不一,文化背景 也相差太大,这样比较也确实是差强人意。说到他的文学创作,看过的实在不多 。《约翰•克利斯朵夫》还是大学时读的。现在印象都模糊了。但书前那句“江 声浩荡……”和书中克利斯朵夫对那孩子的讲话,却像刀刻一样刻在脑子里。这 套大书读起来真是辛苦!大段大段的议论,一成不变的场景,乏味的情节,只是 作者的激情,主人翁的意志引导读者朝下读。我想自己实在怕是没兴趣和勇气重 新拾起这本巨著重读的。 关于他的《莫斯科日记》,我是去年看的。这本书很薄,里面的内容现在看来也 着实平常了。30年代要是发表这种东西那可真是石破天惊的。《日记》写得吞吞 吐吐,观点隐晦。倘对苏联当时的政治情况一无所知,读起来很难抓住要点。在 读《日记》之前,看过蓝英年、郑异凡写过一些前苏联的文章,再看罗兰的书, 就明白了好多。 罗兰是1935年访问苏联的,其实那时,斯大林的专制独裁已经形成,政治集权蛮 横,经济生活的低效率,社会中的对立腐败,对言论钳制和作家处境的岌岌可危 ,已如千疮百孔暴露在他面前。他所做的只是平实的记录。就是这短短一个月的 记录足以暴露苏联那一大堆可怕的问题……其中的选材,也可看出作者目光如炬 的政治敏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罗兰的这本《日记》和奥威尔的小说《1984》 放在一起读实在是既妙趣横生,又让人深思。 罗兰的《日记》深藏密锁了50年,YAPEE说这是他的瑕疵。他和纪德的处境是不一 样的。其实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来他是苏联的当时拥护者,他不愿发表《日记 》为当时反苏分子所利用;况且斯大林那样的专制,也不会因罗兰的直言会有任 何改变。二是访问期间他接触好多友人,如高尔基等,他知道发表会给他们带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