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技法点拨】 一、掌握方法,摸准规律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考生要对给定的材料进行整体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明确基本信息。若是记叙文,就要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若是议论文,就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还是有关清廉,爱民等,都发生在什么时候。 2、寻找标志,快速定位。阅读时,要注重一些不需要翻译的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边读边将这些词一一标出,这些都是命题人设题的基本依据。尤其一些表时间和地点的词,往往是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主人公在不同的时间(朝代),不同的地点所任官职、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命题人往往故意将以上信息搞错,制造干扰。 3、认真查找,仔细辨别。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依据题干要求,仔细辨别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判断各项表述是否符合文意。此宜将选项的有关内容诸如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等与原文一一比对,看看是否存在张冠李戴、时间错位等常见错误。 二、明确类型,答题有据 明确命题人错项设计的类型,对于提高综合题解题能力是一条捷径: 1、张冠李戴。文言文阅读材料涉及的人物往往不是一个,有主角,亦有配角。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间做出不同的事,产生不同的结果。阅读文章时,要分清是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2、无中生有。文中本无此信息,命题者往往添枝加叶,将此信息硬按在某人头上;或者只有类似信息,命题人故意说成是确定信息,造成选择项无中生有。 3、曲解词义。命题人故意曲解文中某一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此类设误,难度较大,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是关键词语,考生不易把握。只有通过上下文正确理解了该词语的含义,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因果倒置。命题人往往将原因说成结果,将结果说成原因,造成因果倒置。考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弄清事情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5、以偏概全。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某些信息,如人物的某项品质,所做的某件事情或事物成功的某个因素等,导致归纳、概括不全,干扰考生。 6、时间错位。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主人公本是在彼时做了某件事情却说成是在此时或在此时做的事情说成是在彼时。阅读文本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有关时间的词,理清主人公在何时间做了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