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基本能力二轮复习策略
——信息技术专题
诸城实验中学 李荣秀
一、指导思想
坚持“巩固、完善、整合、提高”的指导思想,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加工、总结;通过专题复习、模拟考练,对知识网络进行梳理、归纳;注重学科主干知识的串联,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加强集体研究,精选习题,优化讲评,查漏补缺,努力提高二轮复习效益。
二、加强对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增强应考复习的针对性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考试说明”是教学的指挥棒,把握住考试内涵及命题指导思想,就能让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高考试题”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趋势,因此,要把高考试题当作教材来对待,认真学习和研究。吃透其精神,把握其内涵,并内化为指导复习的迎考策略。要将对各科课程标准、高考题和考试说明的学习和研究落实在讲、练、考、评、补诸环节中,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对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目标要求作了如下规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基本能力信息技术测试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搜集、分析、组织信息,并进行概括、推理、判断与策划的能力。
(2)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4)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探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的能力。
(5)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设计与应用的能力。
3、基本能力高考信息技术部分已考查的考点:
(1)07年基本能力高考考查的信息技术考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特点,搜索引擎,信息的类型、信息的特点、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网络道德问题、绘制饼形图等。
(2)08年基本能力高考考查的信息技术考点: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机器人、软件photoshop的简单操作、在Word中“插入一幅图片”的步骤。
(3)感悟:
从上述考点的归纳中,我们注意到:07年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到08年则开始注重操作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把操作的步骤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出来。同时基础知识在基本能力信息技术考点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量。
三、信息技术知识点分析和教学建议
整个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的。
由于二轮复习时间短,信息技术所占课时又少。这就要对必修模块进行专题划分,在每个专题里面应注意涵盖的内容要高度提炼,宜简不宜繁,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本专题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概括出来,以适当减轻学生训练量;其次要树立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观念,要结合生活实例,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最后,要通过专题复习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议把信息技术必修模块分成2个专题复习。
专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
知识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等。
2、信息智能处理方式。
3、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数据库技术。
4、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安全、网络道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等。
备考建议:
1、此部分知识主要是信息的基础知识,牵扯到的概念比较多。建议采用习题的形式,把所能考查到的每个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先让学生做,通过学生的做找出存在的症结,再进行有重点地讲。
2、设置习题时要尽可能地设置情境,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问题。
专题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表达、信息集成
知识点:
1、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搜索引擎的分类,文件的属性。
2、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3、信息集成常用软件。
备考建议:
1、此部分知识点操作性很强,建议教师把这部分知识点中操作性强的题目,给学生一一罗列,让学生有目的地上机操作,并将操作步骤以纸质文字呈现出来。
2、这部分知识点还可以用四大文件类型(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加工到集成串起来,从硬件、软件两部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3、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本部分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进行重点讲解。
四、基本能力二轮复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超前备课,仔细“反刍”。
对教案及设计的习题,教师应反复琢磨,细细体味,如牛反刍,思索其精髓,探求其诀窍;可以审时度势,对原教案修改调整,讲授时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2、量体裁衣,精选习题。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本班学生实际自己动手,量体裁衣,设计习题。精选习题时要注意:考纲规定的重点必选;学生的重要缺漏之处必选;今年高考命题可能性大者必选。
3、实战演习,定时专项。
把每一次练习像高考那样紧张,高考才能像练习那样轻松。实战演习时紧张、定时,就可一扫松散懈怠之风,大大提高效益。演习之后就是讲失误,失误应“人人想,天天讲”。专项性的实战演习,是学生能力的快速拔高,然而难度很大,耗时较多,演习不可不用,也不可多用。
4、全批全改,细批严改。
特别是总分过线,基本能力不过线的学生,更要细批、严改,以提高上线的吻合率。
5、找出病因,讲透规律。
通过全批全改,材料和数据到手之后,应细细推敲。分析病因,不能就题论题,应居高临下,透析规律,有的还应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几方面,予以剖析。在讲评试卷时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剖析和评价,考生对知识可举一反三,对问题可举一纠三。
6、规范答题技巧,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借助系统的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加强应试技巧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包括答题纸的正确使用、规范书写、答题步骤、审题判断、分析综合、检查复核等环节。对应试技巧和规范还要做到平时抓、抓平时,反复抓、抓反复,力争把非知识性失分降到最低限度。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