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力测试论文 |
|
上传:谷新明 |
审核发布:任景华 |
更新时间:2011-1-18 12:41:31 |
点击次数:3043 |
|
以综合实践活动促创新意识的发展 莱芜市第二中学 王贵清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学生的发展更需要创新,创新是学生发展的生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发展将无从谈起。创新必须有意识、有动机,通过合理的引导和积极地努力,才能使其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发展的还有学生的创新人格,这才是最重要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中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其驱动下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优秀的基础教育必须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火把’在良好的环境中星火燎原!” 作为正处于接受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已逐步趋于理性,但还是比较感性,那么,怎样通过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使之逐步萌发基于事物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创新理念,萌发自己对于事物的独到见解,并把这种意识运用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把知识学懂,学通,把知识学活,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呢?结合我们进行的研究课题《节约水资源》(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一册研究课题8《水啊,水》课后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明。 一、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前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要。 比如,我们通过在《节约水资源》的第三次活动时,希望学生能编写节约水的广告,可以写出来,也可以唱出来,还可以表演出来,在进行汇报交流时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大家。作为辅助学生完成这一实践的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改编,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比试一下,哪个小组的广告最精彩,最生动。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认可,好胜心都很强,不愿服输,于是创新的意识倾向被自然引发。如果遇到下雨天,教室里,家里,倒置的雨伞,滴的满屋是水,怎么解决?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不断的超越自我。只关注学生,而不关注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就可能走向肤浅。 二、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评价旨在促进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它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评价时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评价意识: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在研究调查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遇到的困难还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决的,这时就需要投入巨大的热情、精力和意志力,解决创新过程中所有的难题,这样才有希望最后实现自己的创新理念。评价时要充分肯定情感、态度,旨在促进价值观的培养。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我们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同时,评价过程注重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3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张扬,注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纵向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并且,老师有意识地放大实践中的体验,淡化最终结果,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体会收获的广泛性,增强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三、注重活动组织的严密性。每一节综合实践课都要经历前期准备、调查研究、汇报交流、宣传展示四个环节的组织和学习。环环内容充实,节奏适当,有效地实现了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的预期目标。在进行《节约水资源》问卷调查环节,有一个小组的某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随机调查校内同学的环节想偷偷找几个本班同学代替,发现之后及时制止,并说明科学严格地收集数据的好处及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的帮助,接下来他真的向老师期望的目标去努力。 四、把意识、思维转化为现实性。创新意识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是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停留在想法阶段的意识,而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劳动的付出,能把意识转化为现实。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才是我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终目的。 五、把握好求异与创新之间的辩证性。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务必注意避免学生过度求异思维的产生,进而避免思维的偏执。事物的变化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积极的变化才能称为发展。我们要培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性的求异思维。我们应把握好其中的度,确保学生的思维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创新人才的造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我们来说挑战性较大,没有更多的、现成的方案可以给我们参考,一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地去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把综合实践课程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实现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相结合,为最终实现信息时代人才的造就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的温床
莱芜市第二中学 王贵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教育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改中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因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世界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那么,我们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 一、确立主体地位,激发创新热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兴趣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引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从而自主探索求知。 例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课题的选择和诞生就切不可由我们老师越俎代庖。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在领题阶段,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一个个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有的同学从学生上午第一节课后去小卖部买方便面干啃想到中学生的早餐问题,要做一番调查研究;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不与陋习告别,不但会影响自身,还有损学校形象,比如中学生吸烟问题,“杜绝吸烟,从我做起——中学生吸烟问题调查研究”的课题也应运而生了;有的孩子对盆景,对花树开花,对蔬菜种植,对身边的英语情有独钟,于是这些课题也进入他们探索的视野;有些学生目光投得更远,他们关注着家乡这块日新月异的土地,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成了他们研究的内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包办代替,我们的课题才如此异彩纷呈,充满活力。 二、经历实践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有了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这还只是良好的开端。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还在于学生自主体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而这一活动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也许,在这过程中,他们会碰壁,会受气,会失败,但是谁能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呢? 采撷几朵小花与大家分享: 一个双休日,某小组兴冲冲地去企业参观调查,没想到那天厂休,更没想到门卫根本不让进。调查就这样泡汤了。星期一到学校,失望写在学生脸上,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老师。如果就此认为学生经验不足,干什么都不行吗?不,他们已经去行动了,至少经历了。我们知道后,挤出时间与企业老板联系,使学生的调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一小组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张家乡新貌的照片。他们兴高采烈地到店里去冲洗,可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你们照的相有很多太虚,可能是照相时光线不好,还有一些是可能是手抖动了,只有几个能用。”看到自己奔波数日的劳动成果就只有这么点收获,学生伤心极了,有的女生几乎要哭出来了。指导老师知道了,并没责怪学生做事粗枝大叶,而是鼓励他们:“做过了就理解了,失败也是一笔财富,从头再来。” 有一组同学到农贸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回来的路上,大多数学生喜笑颜开,问卷调查进行得很顺利。也有垂头丧气的,细心的老师一了解,原来这些学生没有完成问卷调查,原因是他们不会交际,不懂谈话技巧,人们不愿意与他们合作。“与人打交道大有学问”,老师以此给学生上了不在计划之中的一课。 走出了学校小天地的同学们,就像跳出井底的青蛙,发现了天原来这么大,世界这么精彩,我们关注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用一句格言来形容学生的收获:“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锤炼、一种收获,而创新的素养、实践的能力正悄悄地在同学们的身上蓬勃滋长…… 三、关注学科整合,凝聚创新合力 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一门让教师困惑的课程,没有专任教师,没有教材,属于非考试学科……到底怎样上好这门“课”呢?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中提到:“各学科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综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打通进行。”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走一条“学科联动,有机整合”的发展之路。通过综合实践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后,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各学科知识加强了横向联系,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也更加深入。 数学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测量旗杆高度,操场面积,花坛体积,估算某块墙壁需要贴多少块瓷砖,绘制学校平面图。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和“统计图”知识后,几个学生设计了“关注老人,走近老人”为主题的研究性活动。学生通过分村调查、走访老人,先调查老人的年龄情况,在统计人数时,学生不但运用了以前学过的“正”字统计法,还把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统计表、统计图。把学过的知识用到活动中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深化,深刻认识到各种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白老人的艰难,要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学生不但可以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可以把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在学科教学中加深、拓宽,如教学《生活中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二册基本能力三科学单元研究主题5)一课时,正值综合实践活动《本乡镇家庭小家电的使用情况研究》调查、研究中,当老师组织大家讨论时,小组成员迫不及待地把他们调查中搜集的唱片、磁带、录像带等介绍给大家,还向大家介绍了解放以来各个时期出现的音像电器的结构、性能、普及情况、更新换代的过程,这节课上同学们获取了不少书本以外的知识,调查、研究还在深入,他们和老师一起去商业大厦拍摄了各种各样的小家电,提供更多的资料来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搞参观、调查,搞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一切活动皆可入文,学生在开荒、种菜、浇水等活动中,深刻体验到农民种菜的艰辛,深有体会地说:“想不到要吃到蔬菜是这么不容易啊!”接着又有一个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学过的古诗《悯农》中的诗句说:“今日才知盘中菜,片片叶叶皆汗水。”充满诗意的语句在实践中诞生了。 生物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生物实验,了解“生物技术”;地理老师带领学生们研究一下“生活中的地理”和“文化中的地理”(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二册二单元) 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整合,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课程的整合,凝成了一股强大的创新合力。 四、融洽师生情感,营造创新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必须要有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充分的表达自已的思想,抒发自已的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积极探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任,教师可以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合作者,应像学生一样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作为活动的协助者,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转变: (1)变“策划”为“参谋” 老师从幕前策划撤到幕后参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只是远远地站在学生旁边,时而举起手中的火把,让学生借着他的火光不断地摸索。学生选择课题摸不着头脑,“参谋”提示他们,从自己的身边去寻找;学生把课题方案搞出来了,老师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设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学生将要参加开题答辩了,“参谋”传授他们怎样使自己的陈述吸引听众,怎样机智地与评审老师进行答辩。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虽然活动不是自己亲手“策划”,但是从学生的“策划”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自信,看到了学生那被埋没已久的潜能。在学生通过开题答辩后激动的眼光中,教师分明读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信任所回报的感激与欣喜。 (2)变“旁观”为“演员” 我们的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处事经验不多,指导老师如果过分地强调“自主”,一味地放任学生自己去尝试,那么得到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必不可少的提醒,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从而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课题方案中有一项采访的“重头戏”——采访社区领导和外资企业,这对于平常步入社会较少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于是,在听了他们的采访计划后,我们一起搞了一次“模拟采访”,而我则“摇身一变”,成了社区的领导,企业的老板。在表演时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别人太忙或不愿接受采访时该怎么办?对采访者的态度显得很冷淡又该怎么办?怎么给采访录音、拍照等等。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同表演中思考着怎么与人进行对话、沟通,从而进一步完善采访的计划,减低采访的难度系数。在这次模拟采访中,师生在共同表演中达成了默契,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3)变“挑刺”为“赞赏”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时就要求教师睁大赞赏的眼睛,去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应大加赞赏,从而激起学生的自信,继而把自信转化为行动,促使他们形成再研究、再创造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学”循环。 当学生带着他们的“得意之作”来征求你的意见时,也许他们的作品还很幼稚粗糙,也许他们的创意发现也不过如此,你会怎么做呢?表现出你的惊喜和满意,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因为这表扬就是对他们付出的努力的最大的肯定,也是对他们能力的最高赞赏,无疑在他们的百倍信心中增加了催化剂!当学生自身的潜力被老师的激励充分挖掘出来之后,表现在活动中的是更高的热情,而表现在师生关系中则是更愿意向老师倾诉,与老师沟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温床。“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走近学生、关注学生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莱芜市第二中学 王贵清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门新的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及研究性学习三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更新、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创新能力,正因如此,作为综合实践的教师,不是要求低了,而是要求素质更高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是这门课程教学的直接策划者、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有效、扎实、创新地开展,要求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在具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更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素质: 一、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能力”。由于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职能应由传统的知识讲授变为设计、组织、建议、指导、鼓励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具有创新活动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实际的教材,只有一些指导材料,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程《纲要》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进行课程编制工作,创造性地、合理地组织教学,这对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活动设计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科的学习中、从生活中、从社区资源中,挖掘可开展实践活动的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校内到社会,突破教学时空,拓宽教学范围,充分考虑各个环节,设计出新颖、高效的活动流程,实现活动过程的最优化。这是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例一:根据各学科关联内容设计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综合性是其基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综合学生已有经验,运用他们已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因而依据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知识基础,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活动。例如《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二册基本能力三部分中研究主题4《新能源》中提到的太阳能及应用技术、生物能源,结合物理、生物学科以及生活中的太阳能及沼气等等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既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充分地去进一步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二:根据社区资源设计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要求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体现地方特色,引导学生在社区生活中提出活动的内容、主题。我们学校地处北部新城,属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景点、社区很多,且为莱芜战役的主战区,我们设计并开展的《走近英雄》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学校附近的龙马河公园去瞻仰英雄纪念碑,聆听英雄的故事,通过与老英雄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他们内心世界,拉近了与英雄的距离。活动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生命的认识与感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三:根据学生现实生活设计活动 各地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教育条件的不平衡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点。比如现在中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吸烟且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确立研究主题为《关于中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研究》,对这一情况进行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写出结题报告。 当然,活动的主题、活动的设计也可从同学们的讨论、交流中产生。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民主,又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提议来设计活动主题。 通过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可拓展到工厂、商店、证券市场;形式可以是参观、访问、调查等。总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充分运用学校、社区、现实生活的各种教育资源,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提高综合知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 活动调控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随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见解,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基本的预测,并有一定的应对措施,适时作出调整,设计出有效策略。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我们有时会组织学生去一些加工厂之类的企业进行活动,在这过程中怎样组织调控学生就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比如分工、安全、记录等等就需要老师在事先有所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提高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 3、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领域之一,它有机地融合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在各项活动过程中,与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取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具有过硬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就可辅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系列问题。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要求教师有熟练地使用各种电教设备和制作相关的课件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有的走访、有的调查,有的做实验,教师要把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地、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教师或拿起数码相机,或扛起摄相机跟随学生。而这一切,又都必须建立在教师能熟练地使用电教设备上。 在活动汇报课上,教师将活动的动态资料须做成融声、光、色、形动态一体的课件,有助于活动重点、难点的解决,且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具有综合素质 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综合性,还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综合性都要求教师对音、体、美、自然等各学科的教学有所了解,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就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由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变。 1、组织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活动的策划、准备、落实、实施等,需要教师从宏观上进行管理,放手培养小助手、活动骨干,让他们在活动中起组织带头作用。教师还要善于给学生下达"承包"任务,让每个同学种好各自的"责任田",对其他"责任田"里的活,具备"说三道四"的能力。教师优秀的组织能力,灵活应变的心理素质,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2、交际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决定着活动内容有时是跨学科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争取其他学科老师的配合,才能大胆探索学科间的渗透互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常常需要走出校们,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 3、博学风趣。综合实践活动要能成功,除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趣味性,课件的新颖外,还要求教师自身的风趣、博学、幽默,还要有一颗童心。活动中教师应乐于将自己变作普通的一员参与活动,善于引导学生从风趣、幽默中进行理性的思考。 四、善于做学习型教师。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方案制订、新的资料收集、新的问题解决等,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养,才能不断创新,满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首先要勇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其中,写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前后相关情况的对比、根据活动整理出相关资料,为教研准备素材等。其次,要“多渠道”向他人学习,把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作为提高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再次,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自己的设想,把它上升为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一定综合知识结构,较好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但此项活动课程的实施仅仅是开始,不可能一步到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随着活动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发展也能及时适应教学要求的。
谷训堂推荐(老师审审能不能发表一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