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高考系列文章选摘
本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考考什么(一)
在高考命题专家的眼里,高考是有一定周期性的,经常会有一些轮回,其变化又与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关,所以高考不仅是选拔学生,同时还得有利于学生到了大学以后的学习。
从表面上看,高考命题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在高考专家眼里,高考命题有相当的确定性,看似扑朔迷离,其实规律蕴含其中。所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就可以发现那种看似无形却有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高考规律,从而引领学生脱离题海,走向高效的高考复习之路。
如果不去分析高考题的特点,不去琢磨高考题的规律,一味地在题海战术里打拼,结果学生累得头脑昏昏,教师也累得叫苦连天,但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拿着高考卷子,老师感叹这一年的力白出了,学生感觉高三这一年,似乎就是不做那么些题目,也能得这么些分。这些都说明我们由于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竟然把最重要的研究高考动向、高考规律这件事给耽误了。
高考考什么(二)
利用考试说明摸清高考内容
怎样提高高考的复习效率呢?我觉得应该做到的第一点,就是认真落实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唯一依赖的大纲,高考的题型分布、难度分布、考试重点、考试难点,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考试说明中。
高考被定义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的特点就是要让前20%的人拉开档次,所以高考题肯定是有相当难度的,对这个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说这个高考题要是简单了怎么办。另外,国家规定高考题的难度系数应该维持在0.55左右,所以如果某一年由于把握不准,题目出得简单了,第二年肯定要调整一下,这个调整是围绕着高考的难度系数0.55进行调控的,这些信息都写在了考试说明中。所以高考之前,进入3月份,各个省市的考试说明都已经颁布了,那么我们应该抓住考试说明,认真落实到高考前的复习准备中去。
具体地应该做三项工作:第一,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不光是老师,学生更应该掌握考试说明。如果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考,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复习的过程中审慎地加以取舍,根据自己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搞清楚侧重点,加以定点突破。比如说有些题目,他感觉高考肯定不考,那么就可以放弃;有些题目,根据他的学习体会,这种题目一定要考,所以他就得认真重视;有些题目,虽然在高考范围内,但是已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那么他就可以暂时放弃。但是这个考试说明颁布以后,很多老师自己都不看,所以学生就更不知道,于是就顺着自己固有的教条的甚至是落伍的那一套思路,领着全体的学生走了一条黑暗的道路,这种损失是非常大的。
第二,要看今年的考试说明和去年的考试说明相比,它的变化在哪儿。每年的考试说明,和上一年相比,都有一些新的变化,调整的地方,往往就是命题专家认真考虑要出题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平时的考试,数学的一个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没有对的,结果此题无解,怎么办呢?就找了一个正确的答案,告诉同学们哪一个题目,把那个答案A改了一下,其实A本身并没有矛盾之处,我们把它一改,聪明的学生连考虑都不用考虑,答案就是A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在这个地方加以修改,往往隐含着一定的动机,所以这种时候,还真得引起重视。北京市2009年的考试说明,和2008年相比,我看有了几个变化,语文变化了3个地方,英语增加了101个单词,数学是后边的那个样板题做了一些微调,其他省市的考试说明,我看都有了一些相应的变化。所以人大附中的做法就是,新的考试说明出来了,一个老师读新的,一个老师拿着去年的,把那些有所变化的地方,哪怕是一字一句,都找出来,因为其中潜藏着命题专家的一些动意,应该认真分析。
第三,别光看考试说明,读完考试说明之后,你得看看它和近几年高考题的吻合程度。因为高考题是围绕着考试说明来落实的,所以应该分析近5年的高考题对考试说明的落实情况。你这样一分析,就会发现,高考题真的是严格按照考试说明来做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要分清重点,因为考试说明的颁布一般都到3月份了,高考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不可能全面撒开,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得把一些核心的东西挖掘出来。
高考数学对每一个知识点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个层面叫了解,第二个层面叫理解和掌握,第三个层面叫灵活运用,它有不同层次的考察的难度。我前不久召集了宽高教育集团的一些专家级教师和人大附中的一些骨干教师,跟教育部考试中心想联合搞一个课题,为2010年高考的学生提供一套确实是高效、有针对性的、有创新意识的复习资料,我们编写的这个科研课题的名字就叫《高能高分》,单独面向山东的就叫《直击考点》。我们第一步,先把各个省市近5年的高考题收集在一起,然后根据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的排查、梳理,通过分析发现,比如说数学看似有130个左右的知识点,但是作为高考来讲,有些知识点是每年必考的,有些知识点是这么多年从来不考的。
高考考什么(三)
“三基四能一创新”
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我们考前应该如何进行复习呢?第一,我们应该知道,高考考的内容,叫“三基四能一创新”。“三基”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四能”叫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还有“一创新”,叫创新意识,现在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大学培养创新能力。
按照高考的这样一个要求来看,我们平常应该怎么学呢?比如说现在学数学,其实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听懂,第二个层次叫会做题,第三个层次叫能做对,第四个层次叫能做好。
常听家长抱怨,说我那个孩子上课能听懂,但就不会做题。我觉得这很正常,数学既然有四个层次,光听懂只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然不会做了。在听懂和会做之间,它是一个台阶,这个台阶,便是高考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不过关,光能听懂,做题就不会了。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会做,但是抬笔就错,特别马虎。我觉得这是错判,据我观察,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这不叫马虎,这叫基本技能不过关。基本技能是需要训练的,光看书能看出来,光想能想出来吗?就像游泳教练教学生游泳,先在陆地上教给他一些动作,从理论上加以支持,但必须有一个实践的过程;从会做到做对,它要求的就是基本技能要保证。此外,从做对到做好还有一个基本方法的问题。你说这个题目我做对了,本来方法要是对路,三两分钟就能搞定,结果你搞了个很变态的方法,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头昏脑涨,花了10多分钟、甚至20多分钟,把这个题搞出来了,这样是没法儿学好数学的。同样是做对,我们能不能找一个既快又准的方法,让我们做完这道题以后,心中感到好像有一股清清的泉水在流淌。那种爽快的感觉,和做完这个题就不想活了的那种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
高考还得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每年的高考,必然有新题,肯定有一些你从来没见过的、背景非常陌生的题目,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是高考没法儿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考前这一段,多找一些面孔比较陌生的题目,故意和陌生人打交道,这样时间长了,就不害怕了,高考出现没见过的题目,你心里就不会慌了。
下面讲四能。高考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肯定要考证明题,而且这个题目,肯定要有步骤。所以一个学生平常练习,直接写出来一个结果,当做了个填空题,他高考的时候必然得后悔。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逻辑推理能力怎么体现,你丰富的思维过程怎么展现,不就是通过解题的步骤来实现吗?现在很多学生,他能把这个题做对,可是得不了满分,步骤不严谨,跳跃太大就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计算能力。如果你平常会做的题目老是做错,或者稍微有点计算量,你心里就打怵,那你当然没法儿应对高考计算能力的要求。对大家特别有挑战的,就是解析几何,解析几何发展到最后,往往形成一个庞然大物,对计算不过关的同学,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高考既然把计算能力作为四大能力之一,你平常就应该好好练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三个能力就叫空间想象能力。这个茶杯,是个三维的,画在一张纸上,它就是个二维的东西,我一看就能想到三维的立体图形,这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建筑工人要盖楼,有谁天天抱着一个楼,都是拿着一卷图纸,一般师傅看着这个图纸,就知道哪儿有一面墙,哪儿有一扇窗,他完全能通过图纸,想象出这个楼的整体架构。空间想象能力在高中数学中有一门学科,是唯一的一个载体,那就是立体几何。所以有人问,立体几何今年考不考,那还用问吗,高考考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是通过立体几何,是每年必考的。你如果觉得立体几何还不过关,那你得抓紧突破。
还有一个叫应用能力,就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高考每年都要牵扯到一些应用题,大家都比较害怕,那么你尽量地多跟这些题目打打交道,熟了不就不害怕了吗?所以从高考的考试要求来看,我们就应该知道平常应该突破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