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综合专栏
- 其他
- 综合荟萃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
|
听齐健教授报告 悟生命化课堂灵魂 |
|
上传:刘文辉 |
审核发布:管理员 |
更新时间:2010-7-3 15:57:11 |
点击次数:1508 |
|
3月17日上午,我带着最投入的身心听完了齐健教授“铿锵有力”的《有效教学:彰显课堂的生命性》报告。个人最喜欢齐健教授自认为“很酸”的一句话:教师应成为生命的歌者,意味着——教师应当用生命“歌唱”(教学),而不仅仅是用技巧“歌唱”(教学)。 从我当上一名小学教师开始,就经历着“模式化课堂”、“开放式课堂”、“情境式课堂”、“自主、合作、高效课堂”,一直到“生命化课堂”。我深深地被“生命化”这三个字所打动,曾经无数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究竟能不能打造属于自我风格的生命化课堂?语文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灵魂又在哪里?仅仅是对学生课堂生活的眷注?仅仅是对学生生命存在的关注?我觉得更深层次的应该指向语文知识本身,亦即我们能否作这样的命题假设: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是“让知识本身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彰显,从而从更深的层次上体现生命化课堂的应有之义呢?我思考着、追寻着,直到今天,聆听了齐健教授的报告之后,顿悟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就是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细节都是在锻造学生生命的价值,使其更能为他人、为社会所接纳,所肯定。我在叶澜教授的“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这篇文章中,与这样的一段文字相遇:“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生命态知识”的描述让我眼前一亮,我似乎有一种“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的体验。我们不是为了教语文而教语文,更不是为了考试而教语文,我们要能站在发展完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语文,我们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而去传授语文。因此,我们上的每一堂语文课都不再是零碎的知识的堆砌,而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一部分。学生个人的思想从课堂学习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因此,生命化语文课堂,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它不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由“知识型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真实的课堂值得每一个教师去学习。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语文知识的真实性,用自己的生命跟学生交融,从而实现学生的一种超越。思考到这里,我想语文生命化课堂的灵魂可能就是一种“简约”吧。在这之前,千百回思考、千百回品味,轮回到课堂中的“简约”,可见,生命化课堂需要每一个“教育者”用生命去打造! ⊙该文章转自[历史风云网]: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9786.html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