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帮助 | 上传资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音乐   |  体育与健康   |  美术   |  通用技术   |  信息技术   |  综合实践   |  人文与社会   |  科学常识   |  文综试卷   |  理综试卷   |  能力测试   |  小学资源
资讯 | 学案教案 | 同步课件 | 同步试卷 | 名校月考 | 仿真模拟 | 真题汇编 | 名题精解 | 快乐探究 | 视听教学 | 快乐助记
  资源下载 - 综合专栏 - 音乐 - 学案教案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五年级(上)《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1-9-23 15:37:13 点击次数:1324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李昕蔚
     设计思路:

《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歌剧,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把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   

在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欣赏者的情绪随之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感受节奏──表现节奏──创造节奏──成品展示这一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舞曲主旋律的目的。   

本节课,我选用了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既尊重了原曲本身就是由弦乐演奏这一特点,也便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加密切地交流。

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喜欢踢踏舞这一艺术形式,为课后进一步欣赏、探究这部大型的艺术盛宴作好一个入门的引子。   

 

教学目标:   

一、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快感。  

二、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   

一、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   

二、跟随音乐即兴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踢踏舞的录像、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教师课堂乐器选用小提琴,能够与学生灵活交流。   

3.把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探究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模仿节奏的游戏。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学生猜声音。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四、简介踢踏舞的发展,出示课题 

1.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 

2.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播放杨丽萍的《雀之灵》,学生观察并谈出两种舞蹈的区别。 

3.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并与《雀之灵》相比较,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五、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1) 整体感受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 感受旋律

   a.老师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b.学生跟随琴声哼唱旋律;

【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只要能够跟随教师的琴声把这段旋律用“la”音模唱下来就可以了,不需要演唱乐谱。选用小提琴作为课堂乐器,是出于两点考虑:1.这段旋律本身就是弦乐演奏的;2.小提琴很便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演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六次)   

 

2.表现踢踏舞的节奏  

(1) 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

 

 

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   

(2) 按照旋律的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3、即兴创造节奏。听音乐,学生即兴敲击,全班形成多声部节奏的演奏。   

【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4、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 (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   

【设计思路:拍手一跺脚一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鼓励学生课后到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六、拓展内容   

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学生一边谈感受,一边随音乐拍击节奏。   

【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为学生提供“踏破铁鞋”网站网址:http://wwwtapdancecomcn

 【设计思路:网址的提供,使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浏览观看有关踢踏舞的更多的知识和最新的发展动态,有效地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堂以外。】   

学生踏着踢踏舞的节奏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点评:   

这节课首先树立了“踢踏舞是舞者在奏乐”的观点。老师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避开踢踏舞的舞蹈学习这一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踢踏舞所特有的节奏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把节奏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切入点,以节奏为主线,围绕孩子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团结协作和创造拓展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让学生感受了节奏、表现了节奏、创造了节奏、组合了节奏,而且是通过节奏的学习聆听了音乐、学习了音乐、了解了音乐。课堂环节清晰,设计合理,教具运用准确,真正做到了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不断的修正中,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善于等待学生,等着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去解决问题。教师整节课都能够及时关注到学生的表现和感受。教学设计符合音乐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始终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有序地进行着音乐的活动、音乐的创造,是音乐在引领着老师和学生。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已经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这种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着、创造着快乐,这种快乐在孩子们走到台下的时候还在延续着。  

教师以小提琴演奏、伴奏和学生敲击节奏的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高超的小提琴演奏和与学生近距离的情感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增强。用手替代脚,由不会到会,很快准确地敲打出《大河之舞》的强烈节奏,深深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强大魅力。这节课小提琴作为课堂教学乐器的选用,既尊重了由弦乐演奏的原曲,又利用了它操作灵活的特点,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道音乐沟通的桥梁,使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   

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的呈现,既拓展了本课知识,又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巧妙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踢踏舞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推荐资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新....
2014年高考真题——文综(新....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四....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
珠海市2014届高考摸底考试文....
珠海市高三摸底考试理科综合
2014届金山中学高三摸底考试....
热门资源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测....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控制到底是开环....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测....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测....
专题2: 信息获取 导学案
常见标志及有关介绍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测....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学 案(高中能力 音乐 歌....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要点及解析
超强记忆法讲座视频
增强班级凝聚力主题班会
[上一篇]四年级(上)《打字机》教学设计
[下一篇]六年级(上)《一路平安》教学设计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文生路11号 (42590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或386911242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027478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