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小车两辆、皮尺一根、记录表一张、橡皮筋两根等。
教师准备弹弓、橡皮筋枪各一个,录象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你玩过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作为动力运动起来的?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初步探究
1.师手举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白色的小轮子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
2.师:活动中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师出示投影)
小组内活动:想办法让小车朝前开,再想办法让小车往后退。
3.师:我们把固定橡皮筋的这边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每个小组待会儿都有两辆小车,可以两个同学一辆,每个同学都玩一玩,听到音乐响起就及时停止。现在请每个组的组长上来领取小车,分配好后就开始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板书:小车行驶的方向)
4.师:请组长将小车放回原处。刚才同学们都很棒,小车都能运动起来了。那这个成功了吗?(师指投影)
5.师:谁做给大家看一下。(学生上台演示)
6.师:唉,成功了!跟大家说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实物投影上演示、说)
7.师: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小车行使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刚好相反。)(师板书:与橡皮筋缠绕 相反)
8.师: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我想请两位同学上来现场PK一下?
(两位学生演示,师:不错,还是你开的更远!)
(三)深入探究
1.师:唉,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
(师板书:距离,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圈数)
2.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师板书:?)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可以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师板书:少、多,老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
3.师:假如叫你选你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实验时还应注意什么?圈数不能太近;圈数不能太多,太多的话橡皮筋可能会断掉;用力一推行吗?)
4.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么样才算绕了一圈?(出示模型,学生演示)
5.师:活动时,还有几个小要求,谁来读一读!
小要求:
(1)每次实验时可要看准终点,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2)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3)听到音乐响起,各组整理好材料准备汇报,看哪个组完成的快哦!
6.师:每个组的记录单我们来看一下。(出示记录单)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
实验 次数 |
小车行驶的距离(单位:厘米) |
平均距离
保留整数 |
我们的发现 |
|
1 |
|
|
|
2 |
|
3 |
|
|
1 |
|
|
2 |
|
3 |
|
|
1 |
|
|
2 |
|
3 |
|
7.师: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中等和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数要求反复做三次。清楚了吗?好,各组留下一辆小车,组长将另一辆车拿上来换取记录单和皮尺。拿到材料后实验就开始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先做好的小组先将实验结果统计到电脑上。)
8.学生汇报
①师: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你们组呢?你们呢?(板书:近中 远)
②师:的确与圈数有关。(师擦掉?)圈数不同,小车行使的距离为什么就不同呢?
③师:橡皮筋缠绕多圈和缠绕少圈所产生的力一样吗?
④师:像这几组可能是什么原因?(打滑,操作不当等。)
(四)认识弹力
1.师:为什么橡皮筋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这是因为橡皮筋绕起来长度就变长了,会产生弹力,能驱动小车。)可是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因为橡皮筋恢复到了原来的长度,弹力也就消失了,就不能驱动小车了。)
2.出示弹弓,进一步认识弹力。(这么多橡皮筋,现在没被拉长,有弹力吗?……被拉长,现在呢?)
3.师:其实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能产生弹力,让我们好好观察,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