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动物的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链的概念。
科学探究
1.能正确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2.能正确分析每条食物链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通过本课学习意识到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前准备
1.课件:关于动物生命活动的图片
2.学生活动时佩戴的头饰。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观察法 引导探究法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出发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它能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能量。
2.提问设疑:动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动物怎样获得能量?
3.讲述: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有关动物与能量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动物与能量
二、探究新知
(一)判断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1.出示课件(各种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图片。包括:飞翔,奔跑,生蛋,进食,睡眠等)
2.提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一活动需要能量吗?
3.学生思考后依次回答。
4.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问:老师在上课,同学们在学习,这一过程需要能量吗?
5.引导归纳:动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6.汇报结果。
7 总结:动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二)寻找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1.提问:当你饥饿的时候怎样补充能量?
2.生回答。
3.思考:动物会以什么方式补充能量?
4.讨论并回答。
5.学生举例说明各种动物以什么做为食物。
(提示:大部分同学只能列举出动物吃植物或动物吃动物,例如羊吃草,狼吃羊等,但不能将三者联系起来,师应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将其联系起来。)
6.小组讨论:草,羊,狼之间的能量流动。
7.总结:动植物建立了食物关系,它们之间就有了能量流动。板书:动植物 食物关系 能量流动
8.观看《螳螂捕蝉》故事短片。
思考:故事中有哪几种动物?请把它们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起来。
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能量流动吗?
三、建立食物链概念
1.创设情境,游戏启发。
白菜 蝗虫 青蛙 蛇 鹰 学生表演谁被谁吃。
2.引导食物链概念。
a.提问:它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排列?它们之间的能量怎样流动?
b.学生思考,汇报结果。
c.课件展示。
(将五者用箭头连接起来,形成“链环”状,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概念)
d.师适时板书 链环 锁链 食物链
e.将整个板书联系起来,讲解食物链概念。
f.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食物链吗?
生可根据板书的提示自己回答。
3.小组讨论,总结规律。
a.观察“食物链”。
b.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
c.引导学生总结: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d.小组讨论,写出一条食物链。
e.小组代表展示写出的食物链,并讲述能量流动。
四、利用原有知识,巩固应用
1.提问:你还记得《蛇与庄稼》一课吗?
课文写了蛇和庄稼的什么故事?
2.小组共同回忆,选一名代表陈述。
3.提问:为什么蛇会和庄稼的丰收有联系呢?
4.观看《蛇与庄稼》课件片段。
5.归纳总结: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被破坏,会影响整条食物链。
6.观看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图片,引发同学们保护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意识。
(说明:生物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就像人类幼小的孩子一样,应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为它们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的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五、课后反思
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把小学生的自主发展放在首位,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的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正确及时的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教书匠”转变成“引路人”。
我在设计《动物与能量》一课的教学时,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正是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但问题容易解决,还能照顾部分胆小学生,带动他们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和积极性
教学开始,运用大量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语故事《螳螂捕蝉》,语文课文《蛇与庄稼》穿插其中,不但加深记忆,还能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动画短片的方式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力求学生为主体,只作引路人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只对问题做启发式的点拨,概念性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以游戏代替讲解,使学生“身临其境”给枯燥无味的概念增添乐趣,力求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来获得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