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一、我国提高物质投入产出的效率
目前,我国在农业的投入与产出方面,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和饲养技术来提高农业产出的效率。例如,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延长作物生长期或减轻干旱、盐碱等影响,在同样物质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单产和全年总产。此项技术已在40多种作物上广泛利用,在一些高纬度、高海拔、冷凉地区每公顷可增产玉米2 250千克左右,被农民誉为温饱工程,冬小麦精耕播种技术,1984~1991年,山东省累计推广293万多公顷,每公顷平均增产小麦750千克,总计增产22.57亿千克,节省种子1.76亿千克。应用测土施肥技术,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20%左右,各种作物平均增产20%以上;ABT生根粉已在全国数百种植物中应用,用于红松、日本落叶松等树种,可提高扦插成活率50%以上,用于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中,可提高产量15%以上。又如,按照猪的营养需要采用配合饲料和改进饲养方法,可比传统饲养缩短饲养期2~4个月,并且由于饲料转化率的提高,每头猪可节省饲料粮25千克。全国出栏肉猪按3亿头计算,如果普遍采用此项技术,每年就节省饲料粮75亿千克。
二、高效率的工厂化养殖业
在畜禽饲养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厂化生产有了迅速发展。
以养猪业著称的丹麦,舍饲过程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供饲、供水和粪便的清除等,均已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一个饲养600头的猪场,只需3.5个劳动力管理。为配合集约化饲养,丹麦经过近百年的品种改良、选育出躯体长(比一般猪种多两根肋骨)、背膘薄、瘦肉率高的良种,成为主养品种之一,驰名世界。
80年代以来,我国工厂化养猪场发展较快,约占全国养猪场的十分之一,仅北京市就建成了1200多个。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荷兰生产了一种全自动化养牛设备,饲喂和挤奶由计算机控制的一排机械手臂完成,有关信息存贮于中心计算机内,舍饲的奶牛受电子监控器监控。挤奶时,机械手臂即将挤奶装置自动移向奶头,由真空挤奶机挤奶,并可自动更换奶头。喂饲以及奶牛健康检查等操作,均自动进行。在工厂化养鸡专制场内,可饲养几十万只鸡,一个劳力可管理4万~5万只,供料、供水、供温与烘便处理等过程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在鱼贝养殖方面,在日本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利用温室养殖鳗鱼。饲养6个月即开始上市(体重180~200克),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把温室工业化养鱼与蔬菜无土栽培结合起来,每平方米可生产红鲤鱼、罗非鱼50公斤,一年可种10茬生菜,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水体空间,并可减少用肥。西班牙建成了直径60米的世界上最大的浮动平台养鱼工厂,设有4个2000立方米的鱼池,可年产15万公斤。随着工厂化养鱼设备的完善,一些国家开始成套出口。如德国在我国承建3个鳗鱼、鲤鱼工厂,日本在我国承建一个鲍鱼厂,这说明封闭式高密度养鱼已成为工业化养殖的一个主要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