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一、中国园林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
我国园林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同步的。先民们在早期农耕时,在房前屋后、村落附近,栽果种树,美化环境,这是园林艺术的雏型。开始以实用为主,仅作遮荫、防风、采果之用。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观赏、审美、娱乐、养性的成分在增加。相传黄帝时即有囿,供狩猎。此时园林绿地多顺应自然,景色多为郊野村落园林。周代园林的特点是有高台、池水和动物。封建帝王为耀武扬威、游猎行乐,经常修建大规模园囿、宫苑,在园中堆山造水,修建楼台亭阁,放养珍禽异兽,模拟自然山水。秦代,始皇即位,大修苑囿,并把宫殿和苑囿相结合。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及艺术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玄学受崇,文人为逃避现实,以归隐山林为高雅,园林建筑冲破追求气派、规模宏大的苑囿式花园模式,从单纯模仿自然到人为艺术加工,一批文人在江南营建了小巧精致、风格典雅朴素的私家园林,这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转变。它们一般近宅近城建造,规模较小,注意园景的自然野趣,常以松、竹、菊、花体现含蓄、雅朴的风格。这一时期佛教在我国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寺庙园林也得到了发展。唐朝鼎盛期,帝王的宫苑仍然向宏伟、奢华发展,官宦文人、商贾巨富也大兴私家园林。西宋园林在唐的基础上发展得更精细,更多样。北宋都城汴梁,集全国物力财力营造皇家园林,而大臣贵戚的私园数量更多。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平民百姓也有游山赏景的要求,由此城郊园林也得到了发展,杭州西湖既有自然山水的秀丽,也有历代工匠的精心营造。明清时期,我国园林艺术进入成熟时期,文人私家园林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扬州及长江三角洲附近的城市。清代从康熙到乾隆,在北京西郊陆续兴建了三山五园等大型的苑囿,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大的园林,园林兼收并蓄江南名园景色,又有自然野趣的山光水色,瑰丽精致的楼阁亭台。可见,我国园林建筑在明清时代已达到极盛时期,造园艺术、技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二)中国园林的分类
根据园林性质划分,我国园林可分为四类。
1.皇家园林。大多分布在北方都城。而且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园林,既有宫殿建筑,也有苑囿山林,集朝会、居住、游赏、狩猎于一体。如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这类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密集,常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改造而成,园林景观丰富多彩,风格浑厚多样。
2.私宅园林。主人多为贵族、富豪,大多分布于南方。唐代以来,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文人、显贵多出江浙,大量私宅园林出现在苏杭一带,如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留园,北京王府井花园等。精巧细致、布局紧凑、曲院回廊、山石玲珑为其特点。 3.寺院园林。大量出现在佛教传入之后,是寺庙的附属建筑,利用自然景物,在山林深处人工修建。现在较大寺庙园林为山西太原晋祠,北京潭柘寺,苏州狮子林原为寺庙后花园,现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