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热点、易混点例析
一、热点追击:应对物价上涨,促进社会和谐
(一)热点回顾:
1.CPI涨幅明显回落
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我国CPI涨幅一路走高,2008年2月份达到8.7%的顶峰。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CPI同比涨幅从今年5月份开始逐月回落。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6%。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2.“一保一控”见成效
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保增长的关键是要保内需。08年以来,中央已相继出台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如增加对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收取、利息税暂免等,使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此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热点分析:
1.CPI大幅回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CPI持续回落,主要原因来自食品价格运行平稳。显示国家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一些重要食品的价格短期控制起到一定作用。财政支农力度加大,有利于稳定我国农业收成和保障市场农产品供给。
影响:一般说来,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CPI指数回落,居民的购买力提高,相应会增加对相关消费品的需求量,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2.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公平合理的价格?如何看待政府应对物价上涨?
(1)依据价值(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制定的价格,才是符合价值规律的公平合理的价格。
(2)全面分析政府应对物价上涨
从经济生活角度: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面对通胀的压力,国家采取了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调控经济,实现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目标。这有利于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防止当前经济转向过热,也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协调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从政治生活角度:国家关注物价的波动,关注民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体现了政府性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等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体现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制定了正确的措施和政策,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保一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基调,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道理。物价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民生,体现了群众的观点。
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①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②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热点例析:
1.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抑制CPI过快上涨作用的是
A.扩大消费需求,使其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
B.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手段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C.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加强宏观调控,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
答案:D。
2. 材料一:近一年CPI、PPI走势
注: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PPI指数又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了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的价格。
材料二: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政府将投入更多财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简要分析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请你对如何稳定物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材料一说明,一年来我国CPI涨幅一路走高,自2008年4月起呈回落态势。PPI持续走高,9月份开始回落。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宏观经济过热、物价过快上涨是国家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的直接经济背景。近几个月物价指数的回落显示国家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
(2)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会增加生活成本,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但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不会导致人们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而高档耐用品价格的上涨则会减少人们对其的需求量。
(3)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第二,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二、超强纠错
1.“优质优价”,说明商品质量决定了商品价格。
错误。质量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
例析:2009年4月9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纽约市场油价跌破每桶40美元,创下三年半来新低。引起此轮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下降 B.某些西方国家的刻意打压
C.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D.美元大幅贬值
解析:答案A。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市场原油需求下降,即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区分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
简析: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例析:2008年5月15日,随着沪深股市双双高开,张先生把银行存款支出十万元连同银行给付的利息,一并用于投资股票。在这里,货币执行了( )职能。
①一般等价物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贮藏手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错误。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例析:物价快速上涨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引发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 B.造成通货紧缩,阻碍商品流通
C.货币流通加快,银行储蓄增加 D.市场供不应求,商品价值增加
答案:A
4.“物以稀为贵”,说明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错误。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商品价格的涨落,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说明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例析:国家发改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强调,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并不改变企业自主定价性质,不是冻结价格,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政府干预的是企业不合理调价。在价格显著上涨的情形消失后,政府要及时解除干预措施。商品价格( )
A.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B.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C.是由政府规定的 D.是由企业协商决定的
解析:答案A。
5.收入增加,消费(生活)水平一定提高;物价上涨,消费(生活)水平必然下降。
片面。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此外,还受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影响。
例析:国务院决定,2008—2010年连续三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政府已经或正在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同时加强对城乡困难居民的临时援助。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居民消费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物价上涨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答案B。
6.家庭消费按照消费目的,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错误。注意分清消费按照产品类型、交易方式、消费目的不同划分的标准。
例析:小王在旅游途中雇请了一位专业导游。按照产品类型来划分,付给导游的费用属于( )
A. 劳务消费 B. 钱货两清消费
C. 生存资料消费 D. 享受资料消费
解析:答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