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帮助 | 上传资料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取回密码>>
首页   |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选修   |  高考   |  学业水平   |  中考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其他
资讯 | 学案教案 | 同步课件 | 同步试卷 | 名校月考 | 仿真模拟 | 真题汇编 | 名题精解 | 快乐探究 | 视听教学 | 快乐助记 | 快教园地 | 综合荟萃
  资源下载 - 政治专栏 - 高考 - 学案教案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哲学难点全面突破(6) 实践与认识

上传:admin 审核发布:admin 更新时间:2012-2-18 21:30:20 点击次数:2026

哲学难点全面突破(6 实践与认识

   难点点拨

 1.实践与认识的区别、联系

    区别: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属于主观范畴。

    联系: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又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

    2.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②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①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②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的关系。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但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认识的反作用受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同时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只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不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颠倒二者的关系就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4.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实践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实践的这一特点可以使人们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3)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是不能充当检验标准的。因为无论是主观认识,还是认识对象,都不具备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被某种观念所束缚,应解放思想,坚持实践标准,树立新的观念。也不能因为某种认识暂时不为实践所证明,而对实践标准产生动摇思想。

    唯一标准就是说没有其他标准了:①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标准。人的认识不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即使是科学理论,也只能起指导作用,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②不能把客观事物作为检验的标准。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不会把主观认识同自身加以对照,因而也无法判断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典例调研

【调研1过去,人们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现在,人们则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③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可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意在告诉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从注重一面到注重全面和协调发展。④观点错误,因为理性认识也有正误之分,如果是错误的,它并非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故本题选B。

误点警示  部分同学做题时可能会误选④。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对课本基本观点把握不牢。诚然,“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这是教材的原话,但这一观点是在前一页观点的前提下成立的。 前一页教材是这样阐述的:“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性认识,哪个更正确,更可靠呢?”也就是说同样是正确的认识,理性认识才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

【调研2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解析  认识“木”的长短、“草”的大小不是目的,能够加以利用才是认识的目的,因此B最符合题意。其实,从题干“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句话中也可以判断其意思是在强调认识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ACD与题意不符合。 

解题指导  把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融入政治试题,这是近年来高考的一大趋势。此类题目既考查考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同时又借此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道理。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首先弄明白名言警句的含义,然后与相关的知识进行衔接。

【调研3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型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国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的方案,是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可以使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

①经实验室检验而尽可能完善         ②经实验室检验达到尽善尽美

③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受实践检验       ④在虚拟环境检验中直接变成现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应选C。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设计改造对象的方案,就是通过科学实验使现代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方案更加科学,因此①③符合题目要求。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②错误。理性认识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使客观物质对象的具体形态发生改变,才能变成现实,而不是在虚拟环境检验中直接变成现实的,因此④错误。

知识链接  数字黄河与模型黄河:“数字黄河”就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手段采集数据,并通过现代化传输手段,把黄河“装进计算机里”,从而模拟、分析、研究黄河自然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各种方案的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而“模型黄河”是以相似性原理为依据,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黄河模型,也就是“实验室里的黄河”。

【调研4科学贵在注重实践。袁隆平院士常说,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和他的助手们都坚持在田间劳作。在第一线的坚守,让他抓住科学的灵感,也锻造出他的战略性眼光。正是有着像袁隆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研实践,才缩短了我国和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科学贵在注重实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认识论的观点与内容,然后结合题干的问题“说明科学贵在注重实践”,可以明确需要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回答。最后结合袁隆平的事迹来组织答案,做好理论与材料的对接。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在第一线的坚守,让他抓住科学的灵感,锻造出他的战略性眼光,正体现了这一观点。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袁隆平积极投身科研实践,缩短了我国和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正体现了这一观点。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才能证明科研成果正确与否。

4)总之,任何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实践的产物,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科学贵在注重实践。

解题指导  题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材料。解答的关键在于正确获取材料蕴含的信息,并完成有关知识的迁移运用。解读材料时,要注意宏观把握题目材料,全面领会材料,不要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泛泛分析。具体到本题,应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等角度阐明“科学贵在注重实践”。

强化闯关

从“加速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这不是简单的字序调整,而是我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反映,从而做出一系列部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据此回1~2

1.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新的成就表明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意识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从“加速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这是我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体现了                                                              

A.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B.加深对发展的理解是我党目前的中心工作

C.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课题,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D.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城市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良性发展、社会有效运作、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升华,是在长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基本前提

4.为了尽快恢复灾后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轨道,20086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该《条例(草案)》的出台,体现出                 

A.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发生的    B.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当前,解放思想首先要解放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领头羊。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荡涤意识形态污泥浊水、重建社会价值观念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在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支配下,重新建立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的大革命。这说明 

A.认识依赖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认识的发展根本动力是实践      D.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上升到理性认识

6.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真正沉下去,着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能否坚持具体抓,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实践才能使思想发挥现实的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发展经济只需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再需要思想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不参加实践就不能使思想得到发展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客观条件,思想往往成为行动的羁绊

7在经历9个多月的太空旅行后,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于20085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其任务是在火星探测水的存在。关于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科学家们预测,像地球一样,火星在诞生之初曾拥有大量水。究竟火星上有没有水,这还看火星着陆探测器探测的结果。这是因为                

A.科学实验是重要的实践活动         B.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8.早在50年代,经济学家马寅初就提出了以实行计划生育为核心的“新人口论”,但是曾遭到肆意批判,然而后来历史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予以采纳。许多专家认为,50年代如果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任何理论只要与实践相结合,就会推动实践的发展

B.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全面

D.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92008年的仲春,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任务,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为推进理论创新做出新贡献。

1)试用认识论有关道理,说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原因。

2)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进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B现代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新的成就,这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体现。A D与题意不符,B观点错误。

2C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是实践提出新课题的结果,A B错误,D不符合题意。

3B。题干强调的是实践的决定性,而不是认识的能动性,故本题选B不选CA属于唯物论,D观点错误。

4A该《条例(草案)》是适应尽快恢复灾后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的需要而出台的,A符合题干要求,应选。

5BAC不符合题意,D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

6A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属于认识的范畴,认识的目的是实践,是通过实践发挥科学发展观这一认识的作用,故A最符合题意

7D。发射火星着陆探测器,这是人类的重要实践——科学实验,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得到火星上的一些物质状况,从而最后确定火星上有没有水,故选D

8B。以实行计划生育为核心的“新人口论”,是符合我国国情、控制人口增长的科学理论,在这一人口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自六七十年代以来实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对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选B

9解析  本题有两问,回答第(1)问要运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意义;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答案  1)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指导我们党和国家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只有根据新的变化着的情况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过程。因此,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并发挥其指导作用。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只有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评论区  
当前1/1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末页 直接到 页  共 0 条记录
 

  

推荐资源
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
【名师解析】山东省师大附中20....
【名师解析】广东省深圳市201....
湖南省长沙市高考模拟试卷(二模....
湖南省岳阳一中2015届高三1....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考模拟卷....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4届高三适....
2014年高考政治真题详解汇编
高中政治分册名题精解
高考政治《3年高考2年模拟》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检测(模拟题分....
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三十....
热门资源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
2010届高三必修1第一单元模....
『政治』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生....
政治必修三 《第一课 文化与社....
政治必修四《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四课....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课....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科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快乐....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快乐助记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八课....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
[上一篇]哲学难点全面突破(5)个人与社会
[下一篇]高考政治二轮模块专题精讲精练(经济生活四个专题)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说明   |   后台管理   |   在线联系

通讯地址: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文生路11号 (425900)邮箱:lzm6308@163.com 联系QQ:534386438或386911242
Copyright © 2008-2012 klxk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0027478号

技术支持:广州市今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