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下载
- 政治专栏
- 高考
- 综合荟萃
- 所有版本 - 文章内容
|
|
2012年时政热点总结(六大专题) |
|
上传:admin |
审核发布:admin |
更新时间:2012-12-28 12:10:14 |
点击次数:3367 |
|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努力建设文化强国 时政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十年来,《感动中国》评选“人物事迹所蕴含的人格力量能感动观众”的标准从未改变,在人物选择范围上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 爱国、坚强、勇敢、善良、孝悌、助人等诸多传统美德通过媒体的“寻找感动”行动在人们心目中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感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道德评判体系进入群众的思想观念 因其所具有的年度性、精神性以及影响力等特征,《感动中国》节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2011年 9月4日至5日,北京市社科联、市科协,天津市社科联、市科协,河北省社科联、省科协在石家庄联合主办“2011年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坛以“让文化引领未来——‘十二五’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为主题,围绕促进文化产业协作、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换代与产业分工与合作、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等议题进行研讨。 2011年9月22日,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公布。54人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荣誉称号。其中包括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和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龙家店镇汪上村村民王文彬。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9月20日也成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11年9月19日,党中央印发以“凝聚道德力量 共建和谐家园” 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周年综述,再次强调“以道修身,以德治国。” 知识链接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 人为本。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4.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5.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7.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8.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9.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0.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1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命题角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有可能成为2012年中考命题的重点。 ①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出发,选取小角度,考查相关知识的联系; ②推陈出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以崭新的角度考查民族精神的作用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来考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 ③以先进人物为典范,来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④依托注重联系文化惠民工程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⑤另外诚信、改革、创新、人生价值观等内容也要高度重视。 问题解读 1.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③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②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⑤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4.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⑤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⑥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5.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国家做法:①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先进主义文化;③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⑤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⑥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⑦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2)青少年做法:①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艰苦奋斗,勇于实践,不断创新;②发扬奉献精神,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③在实际行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6.举办评选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④有利于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⑤有利于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7.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有哪些优秀品质? 强烈的责任意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开拓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志坚强、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崇高品格。 8.青少年应当如何发扬和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 ①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②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③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④勇于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⑤自立自强,磨砺坚强的意志;⑥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⑦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 9.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①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③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④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关注民生 共创和谐 时政背景 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称,2012年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价格调控政策。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六大目标任务。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按照这一新标准,我国至少有上亿低收入人口将享受到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 2月1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 知识链接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和体现,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的问题。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是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8.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稳定压倒一切。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9.追求公平,维护正义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10.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11.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12.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问题解读 1.列举近年来我国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些重大措施。 分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医疗: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养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在全国逐渐推广; 教育:在全国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就业: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住房: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制度;物价:采取措施平抑房价、药价、菜价等。 2.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表明了什么? 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⑤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3.党和政府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善民生提高物质基础; ③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④依法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教育公平;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⑥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⑦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⑧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改善民生问题有什么意义? 国家: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社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缓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个人: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 5.党中央连续多年关注“三农”问题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④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⑤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⑥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6.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①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②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③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7.新农保、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主要得益于什么? ①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③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④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8.近年来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都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 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根本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9.当前社会还存在着哪些民生问题? 3.天宫神舟太空相会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时政背景 2011年6月30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和国内最长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青岛胶州湾隧道同时建成通车,结束了胶州湾两岸青岛和黄岛之间“青黄不接”的历史,将青岛、黄岛、红岛紧密相连,而克服重重不利条件的“一桥一隧”也成为我国桥隧建设的重要借鉴。 2011年7月28日,蛟龙号深潜5000米级海试成功。这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通过此次海试,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达到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发射成功,并于3 日、14日与天宫一号先后两次完成太空完美对接。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也标志着我国已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将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8月,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拥有高度人文关怀,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成为本届获奖选手的一大特色。 知识链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国家具有前进的动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3.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4.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5.我国科技、教育的现状: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科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能源、载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的前列,各级各类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6.要提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 7.科技、教育、人才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8.现阶段,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发展基础 教育,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人才成长拓宽渠道;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9.青少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观察、开发想象力、敢于质疑。 10.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人。只有提高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新一代青年人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1.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珍惜学习的机会,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认真遵守法律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全面发展。 12.人才的含义: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问题解读 1.“蛟龙号”、“天宫一号”、“神州八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某些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③中华民族有非凡的创造力;④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 “天宫一号”等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等取得成功发射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党的正确领导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③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④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战略支持。 3.“天宫一号”等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怎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条件;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为其提供法律保证。 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学校: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青少年: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5.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6.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①自主创新,人才为先 ②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③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④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7.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怎样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或人才强国战略? 9.为什么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10.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重要性,意义) 4.依法治国 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时政背景 2011年8月22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和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四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害百姓、害家庭、害社会、害国家)。 新《个人所得税法》于2011年9月1日实施。起征点上调至3500元。 截至2011年10月底,45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推行政务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对公开政府信息作出明确规定;75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单位,31个省、区、市,96%的地市政府、77%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等公开制度的推行,使百姓真实感受到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实现,真切体会到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果。 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于2011年7月23日被加拿大有关部门遣返回国。赖昌星被成功遣返,对于促进中加执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再一次表明,无论犯罪分子逃到哪里,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 从2011年开始进行的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是1979年以来我国依法进行的第10次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第9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将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知识链接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2.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主体:人民 核心:依宪治国 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要求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4.依法治国的意义(鲁教版):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文化);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 5.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6.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通过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8.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9.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0.法律最主要的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1.我国法律的本质: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2.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问题解读 1.党中央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公民更好地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提出批评建议;②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④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为什么要集中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 ①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②可以加快社会民主法治进程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在网络上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遵守网络道德;②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 诬告陷害等。 5.同心共育 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时政背景 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运送幼儿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逆向与重型自卸货车发生正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 2011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造成15名学生死亡,11人受伤。 针对多个地方出现的校车安全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27日在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时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 2011年12月,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分别对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校车使用许可、校车驾驶人、校车通行安全、校车乘车安全、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辽宁省消防条例》,并确定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条例》强调: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呼唤社会道德理性回归。 2011年10月1日,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等下发的《关于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工作正式实施。 2011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未来十年中国儿童发展的总目标。 知识链接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3.学校保护对整个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4.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6.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生命健康权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7. 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8.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未成年人要提高警惕,要善用智慧保护自己;未成年人还要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10.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诉讼途径、非诉讼手段、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 11. “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身体,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会使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2.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面对不良诱惑,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造成伤害。未成年人要正确把握从众心理和猎奇心,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问题解读 1.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①父母没有尽到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②学校没有尽到对学生的安全保护责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出行保障;③司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④交警部门执法力度不强,没有严格执法;⑤政府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社会没有营造校车优先的社会氛围。 2.校车事故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①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②给受害人的父母带来沉痛的打击,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③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 3.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应该怎么办? 国家:制定和完善关于校车安全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加大对校车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社会:全社会要树立校车优先的交通意识企业:要加大对校车的生产制造力度,保证校车本身的安全; 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大对校车的安全检查,加强对校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的监督检查; 校车司机:要遵守交通秩序,树立安全行驶意识; 学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规范校车的使用; 家长:要对学生尽到监护职责。 4.为什么国家如此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问题? ①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②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③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够强,容易受到不法侵害。④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5.怎样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国家: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惩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家庭:父母要自觉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父母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教育未成年子女;父母要引导未成年子女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履行学校保护职责;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社会:对未成年人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儿童活动中心等场所;政府应当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6.请你为沉迷网吧的青少年出主意。 ①明确是非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②增强自制力,自觉接受学校家长的社会监督,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高雅的情趣;③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 6.共同繁荣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时政背景 2011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在拉萨召开 。 2011年5月27至29日,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一年来,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要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切实贯彻援疆规划,全面实施援疆工作,务求取得扎实成效。”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国家各部委、全国19省市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规划先行,产业带动,全面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 2011年7月17日,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典礼举行。这是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2009年4月28日开工,路线全长37.8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15.9亿元,将拉萨市区到贡嘎机场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 2011年7月18日12时许,新疆和田市一公安派出所遭一伙暴徒袭击。暴徒冲进派出所袭击民警,劫持人质并实施纵火。事件中,1名武警、1名联防队员牺牲,2名人质被害,1名联防队员受重伤。 2011年8月4日,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清醒认识当前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打击防范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2年1月14日,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继而获得连任。他表示,自己的第2任任期,仍会继续秉持“以和解取代冲突、以协商代替对抗”原则来推动两岸政策 知识链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解决了国家统 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 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人。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 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平等是维护民族团结 的基础。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民族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8.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9.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0.“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2.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3.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4.青少年学生要自觉肩负起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坚决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15.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解决民族地区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摘自《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问题解读 1.怎样正确认识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活动? ①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③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④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我国强调新形势下一定好做好新疆工作,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家加大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②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⑤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3.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并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⑤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弘扬民族精神;⑥坚持了共同富裕原则,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⑦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4.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 ①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极大增强;②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成果丰硕;③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生活根本改善;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⑤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5.几十年来,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④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正确的。 6.国家或地方政府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应该怎么做? 经济方面: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方面: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文化方面:①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②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③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社会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①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等,宣传民族政策,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祖国的言行做斗争;②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平等相处,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8.青少年怎样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做贡献? ①青少年要把个人的前途同祖国、民族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的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②积极拥护和支持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③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防意识,勇于承担保卫祖国的重任。④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政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⑤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