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预测试题(2) ·综合题
适用:大纲版、新课程均可使用
2010届高考政治第38题预测
1.(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09年我国CDP增长速度
注: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1月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2009
年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材料二 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方式粗放,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压力很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消费动力仍然不足,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20l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求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保增长”到“促转变”,中国经济正在谋划新一轮发展。2010年国家将抓紧研究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提高中低收入水平;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一步落实绩效工资政策;推进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稳步扩大农村需求。
(1)描述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谋划新一轮发展” (12分)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保发展、促转变的重要动力。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8分)
2.(32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就开始推动农业机械化。2004年后,农业机械化得到迅猛发展。是年,国家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此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措施。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服务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的1万倍,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
材料二 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各种资源要素总是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区域或领域集中。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各种资源要素向城市和工业流动具有必然性。但这一流向导致我国出现了城乡二元格局现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求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村倾斜,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材料三 针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现状,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2009年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从经济学角度简述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必要性。(6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简析我国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是怎样做的。(6分)
(3)结合材料二,请从哲学角度分析国家作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决策的依据。(8分)
(4)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是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12分)
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科技实力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我国在当代科技的许多重要领域涌现出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重大自主创新性成果。
材料二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如“两弹一星”的成功,得益于钱学森、钱三强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毅然回国,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得益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材料三 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从毛泽东同志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科技力不断增强,一大批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进入新世纪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