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导入:听故事引入主题
学生听下面的故事,并简单交流。
小强去买东西,要求开发票,被拒绝。后小强因商品有质量问题去退货,商家不承认。第二次小强去购物,要求开发票,商家开了发票,但强调小强买的是促销产品,在发票上写了“不退、不换”。
让学生懂得消费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可能处于弱势,同时直观认识公平。
教学环节一:体会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不公平
1.学生讨论问题:小强遇到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作为消费者,小强有退、换货的权利,有要求开发票的权利)
2.学生交流在市场上,消费者可能会遭遇的不公平的事情。(搭售商品、不按照标价买卖等)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很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中的案例,如晓雅的经历,或者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案例。
3.学生思考并回答:消费者为什么会遭遇市场不公平交易?
提示: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并整理出几条。有关的内容在“教学参考资料”中。
体会消费者可能遭遇到的不公平,理解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同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环节二:地方保护主义
1.呈现案例,让学生感受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及其危害。
某市行政部门规定,所有饭店必须只能买本市生产的啤酒,或买一瓶外地产的白酒必须搭配买本地生产的啤酒两瓶。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17 页小东的故事,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
教师讲解地方保护主义的概念: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部门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行政权力的表现。(有关具体内容见“教学参考资料”)
3.讨论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
主要表现形式有:
(1)抬高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
(2)增加歧视性收费项目。对外地商品或服务的进入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以削弱外地商品在本地的竞争力。
(3)限制本地商业机构销售外地某些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