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小康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内容,重点是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总体小康。以及全面认识全面小康。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另外,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上的学习、新闻报刊的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于小康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有限的,老师应及时地给予指导。
【课标依据】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能力: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观察社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学习“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知识;搜集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图片、音乐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查找反映我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资料,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看法,准备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情感共鸣
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旋律、质朴的歌词,感受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新生活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教师引导:建国6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实现了小康。今天来学习第四课《走向小康》。
板书:走向小康
环节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板书:(一)感受小康
学生活动:说说家乡新变化。
活动形式: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家乡或者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家人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对比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地了解小康社会的美好,再通过观看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和理解小康社会,体会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教师引导:回眸过去,在上个世纪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那么小康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细细解读。
板书:(二)解读小康
学生活动:小康内涵——学生认真阅读教材26页文字。
活动意图: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小康”一词的起源、含义。
教师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康”一词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物质生活上的提高,它还包含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认识现代意义上的小康。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26页第二段文字和方框内小字材料,完成选择题并填写下列时间轴。
小测试:
①最早提出“小康”设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②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六大
③从( )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A.1979 B.2000 C.2003 D.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