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中的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财富中的“法”,什么是财富中的“义”;懂得依法纳税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习分析归纳的方法;学习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意识,尊重法制和制度的态度学会用法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用法律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支持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纳税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国家税收的作用在教科书中表述得不够完整。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国家税收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引入 |
教师:致富是每个人的愿望。我们来看看这些人一致富原则。 |
用事例引出话题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进入主题的学习 |
教学环节一:依法致富的意义 |
1. 呈现一组经济违法案例,如本备课系统提供的《揭开经济违法黑幕》。
2. 学生结合上述案例,并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案件分析经济违法的恶果。可以分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3.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的主题文字,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阐述其中的道理。
4. 呈现下面一些说法,让学生辨别正误,并说明原因。
①谁守法谁吃亏。
②只要是不造成人命案,小的违法行为无关紧要。
③守法难以致富,要发财就得敢冒险。
④现在是社会转型期,有很多空子可钻,有本事的人要乘机大捞一把。 |
本活动要引导学生了解依法致富的好处,认识法律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成为未来法制社会的自觉维护者
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经济违法实际上危害的是我们大家的利益。遵纪守法实际获得利益的首先是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对违法乱纪行为产生深恶痛绝的情感 |
教学环节二:理解 经济活动中的“义” |
1.呈现“义”字,让学生自由联想词语或故事。下面的名言可供参考。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名言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想。
名言 |
出处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子《论语·里仁》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孔子《论语·述而》 |
君子义以为上。 |
孔子《论语·阳货第十七》 |
见得思义。 |
孔子《论语·季氏》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告子上》 |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
《荀子·荣辱》 |
2.教师:“义”是非常重要的。正像教科书所阐述的,在我们所讲的“法”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含义即是“义”。今天的法制社会,不是不要“义”,相反,更加强调“义”。“义”与“法”同源共生。“义”即是我们心中的法。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法对于人的约束是外在的,而义对于人的约束则是内在的,这样的约束是最有效的。
3.学生讨论: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经济生活中的“义”与“不义”。也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呈现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做到“见利思义”。
(1)小王是某医院的医生。有个药品推销员找上门来,要求与小王合作。只要小王在平时开处方时尽量多开某公司生产的药品,就可以每年拿到两万元的佣金。
(2)老张是某市食品卫生监督局的局长。一天,本市一个比较大的食品厂的厂长找到老张,要出50万元买一个“质量免检”的牌子。
(3)山西某私人煤矿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必要的井下安全设施,致使因瓦斯爆炸而死伤上百名工人。煤矿老板为逃脱罪责并逃避赔偿,买通地方官员,将此事瞒了下来。 |
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义”的重要性,懂得见利思义,摒弃见利忘义的不道德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