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知道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饶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在生活、学习中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3.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态度。
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三、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中心、心胸狭隘、处处设防,甚至对人怀有敌意的心理特征。事实上,宽容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内容,不善于宽容、体谅,就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更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培育学生的宽容之心,不仅有助于搞好人际关系,更有益于自己的发展与提高。
针对少数学生不能平等待人的现状。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在这方面有些学生的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生自恃家境优越,处处显得高人一等;有的学生自恃体力出众,以致凌弱欺生;有的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受到同学的歧视;有的同学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而受到同学的嘲弄。种种现象表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平等意识,使他们不自傲不自卑,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针对有些学生不善换位思考问题的状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训,它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善解人意,以某种方式对待他人之前,首先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然而,一些学生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中在这方面有明显的缺陷。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习惯于只考虑自己,而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使学生能够做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针对少数学生在尊重他人和尊重社会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尊重首先是对人的尊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在青少年中,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中缺乏起码的尊重,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不理解爱护公共环境与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也是对人尊重的体现,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青少年学生需要补“尊重”这一课,否则就无法与周围的人友善相处。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每框一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