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韵导学 歌唱历史
卢梭曾把知识比喻为宝库,教师手中掌握着打开宝库的钥匙。这把钥匙其实就是指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把钥匙,将会受用终生。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强调要人人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也就是指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引导。而运用“顺口溜”来掌握新知识,尽管方法比较传统,但从新的教育理念出发,它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的调动、学习官能的改变、注重学习过程对掌握新知识的作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传统上都是教师把事先编好的“顺口溜”教给学生,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笔者强调:以韵导学,是让学生自己去把要学的新知识,编写“顺口溜”,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以韵导学,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把重要的知识编写成“顺口溜”的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如“中国历史朝代歌”、“二十四节气名称”、“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国行政省区”等,因为利用这种形式,学生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熟记,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记忆,可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刺激和改进他们的学习官能,在记忆过程中,即使遗忘了,但根据其中的韵律,可以很快的 回忆起来,“顺口”其实就是指在记忆的过程中,能把遗忘的部分联想出来,也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说的“定势”。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这种方式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西方十九世纪提出的“形式训练说”的教育主张:人在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将会过时,而心理官能的改进将会使人终生受益。
二、以韵导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探究体验,注重过程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传统意义上的以“韵”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经验,将编写的“顺口溜”传授给学生,虽然有助于学生记忆,但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而现代教育理念上的“以韵导学” 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凭借个体的发展水平,将所要记忆的内容编写成“顺口溜”。它不强调编写是否成功,而注重在编写过程中,学生肯定要对所编写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敲,推敲的过程便是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在个体编写的同时,去理解、掌握知识,促进个体的发展,通过自身的探究,来体验成功的快乐。教育学博士肖川说过: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我在讲述五代十国时,学生们饶有兴趣的要记五代十国的名称,我便让他们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几分钟后,有的同学就将五代十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成了“顺口溜”: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和后蜀;南唐、北汉要记住。还有梁、唐、晋、汉、周;朝代前面要加“后”。这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同时用自己的语言编写,印象更加深刻难忘。也有的同学虽没成功的编出来,但在编写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这几个朝代的名称,五代十国业已熟记在心了,这就是注重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以韵导学,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张扬个性。运用以韵导学,让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来掌握知识正体现了这一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该方法,符合对青少年的教育规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也就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创新意识,产生创新能力。如: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引领教学,学生们兴致高昂,跃跃欲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的利用长短句把整个的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编写成“顺口溜”;还有的用“三字经”来讲述“戊戌变法”;更有的学生根据“满江红”的格式,把“皖南事变”编写成词,不仅涵概了所要记忆的知识,而且语句压韵,还带有感情色彩,体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和对新四军将士缅怀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在“顺口溜”学习的形式上的创新,从而改变了以往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乐于学习,而且转变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式,这对维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习方式的转变对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关系重大,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只有落后的教学理念没有落后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作为教学要旨,才是教学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