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宜昌移民安置模式
(1)调整责任田安置移民即:“调整责任田,延长承包期,一次包到位”;(2)城郊型安置移民形式,即:“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3)生态农业安置形式,即:“山上林地风景,农田林果相间,田沟路场配套”;(4)高效农业安置形式,即:“统一开发建基地,发展科技增效益,实现农业产业化”;(5)庭院经济安置形式,即:“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配套水电路,自然连成片”;(6)后靠创业安置形式,即:“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配套猪沼果,后靠建家园”。(7)外迁移民安置形式。安置农村移民必须以农为主,以土为本。为此,我市在1985年至1992年移民试点期间,就注重高标准开发经济园地,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共完成改土建园2672公顷,定植果苗1790公顷,为实现高效农业试验区蔬菜基地、脐橙基地、茶叶基地、板栗基地、花卉基地。引进培育了美国罗脐35号脐橙品种,发展了夏橙、血橙、枇杷、文妲柚、柰李、浅刺板栗、宜昌大茶叶等,形成了一山一品,一村一品。
秭归县移民情况简介
秭归县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将淹没1座县城、8个集镇、6个场镇,动态移民10万人,淹没综合指标占全库区的10%,是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大县。几年来,秭归县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对农村移民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要求,确立了“高标准后靠,大部分外迁,鼓励投亲靠友”的移民安置原则,确保移民搬迁有房住,生活能乐业,开发有前景,致富有希望。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完成移民搬迁6.8万人,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移民的生产生活基本稳定。
在外迁安置上,认真做好安置地的选址和规划,确定了有利于移民发展的安置地,并广泛宣传发动,鼓励移民积极外迁,同时切实搞好政策兑现。全县已有农村移民1.5万人远迁到全国20个省市(其中湖北省内占98%)安家落户。安置地对移民的生产、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移民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环境,恢复了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没有出现移民返迁库区。
在后靠安置上,秭归县按照“开发、配套、搬迁、销号”四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狠抓改土建园,兴修水利配套设施,发展特色农业,后靠移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全县农村人口的平均水平。郭家坝镇桐树湾村在“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猪—沼—果农业生态一体化;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对水利设施实行“股份制投资,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有偿化使用”的管理模式,达到了以水养水,以水兴水的效果;水田坝乡龙口村创立的“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安置模式,使移民生活在花果飘香之中;沙镇溪镇创立的“线上承包,线下转包,分户调补,一步到位”的调补责任田模式,使该镇21个村1626名后靠移民两头经营、双向收益;茅坪镇银杏沱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已形成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的特色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