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三)、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和地形特点。
三、教学难点: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图片引入:幻灯片投影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讲授新课】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活动1:看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
教师诱导:请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学生读图: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教师提问:从整体上看我国什么地方地势高,什么地方地势较低呢?
学生回答:西部地势较高,东部地势较低。
教师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过渡: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呢?
活动2:
教师提示: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及变化,推测中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有的可能分为两级或者三级阶梯,都有自己的理由。
教师点拨:假设分为三级阶梯,你认为哪些山脉为界较好?
教师边讲边填下表:
阶梯、界线 主要地形 平均海拔
第一阶梯 高原 4000M以上
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 高原、盆地 1000-20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