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36 区域农业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1~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
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
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
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
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
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第2题,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第3题,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一的选择。
答案:1.A 2.D 3.D
上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4~7题。
4.北大荒是指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
5.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6.“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
7.“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
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
解析:考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第4题,北大荒是指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开发历史晚,开发前为荒芜之地,故称“北大荒”。第5题,由于“北大荒”地处纬度较高地区,故热量不足。第6题,“北大仓”地区人少地多,人均粮食产量高,商品率高,成为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第7题,“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4.A 5.C 6.C 7.C
(2010年泰州调研)读下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
答案:D
9.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解析: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