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型材料解析题
题型特征
文字材料型试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主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非常符合高考中“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考查理念。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此种题型的命题基本原则是:①依托或扣住课本内的一两个重点内容或知识要点,力求有“貌离神合”之妙;②保证应有的以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信息量;③所引用的材料注重历史感,并注重时代感;④文词语句的阅读难度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例1】(200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 ——邓实《国粹学》(1902年)
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
——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年)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
(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
(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
(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解析 (1)问旨在读懂材料,先找出邓实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再逐一与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行比较,概括出答案。(2)问对观点的评析,先要说出自己对两种现象的认识,再对邓实的观点进行评价。评价时一要就两者的异同发表自己的见解,二要就邓实的观点从总体上作出结论。(3)问邓实是从肯定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论东西方古学复兴问题,分析背景一要注意材料的形成时间,二要注意当时东西文化的现状,三要找出当时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影响则主要从对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角度入手。
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2)评分标准:①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a.对文艺复兴的认识;b.对“亚洲古学复兴”论的看法;c.分析两者异同;d.总体评价。②评析须有史实、有分析、有论点,言之有理。
(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
【方法探究1】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三读法”
粗读,大致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细读,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特别是分号和句号)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去粗取精。结合设问重点读,答每一问,都要到材料中去找出相关的关键语句,重新阅读、理解,然后加以概括得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