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商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投影: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中国商业史》
答: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基础。
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多余产品,就会产生交换。
说到商业,就不可不提专门从事交换活动的群体——商人。你们知道为什么这群人被称作“商人”吗?
答:……
投影: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问:商人在同学们眼中是什么形象?
答:……
看起来,大部分同学对商人的认识贬的居多。很多同学都喜欢用一个词形容商人——无商不奸。商人的形象真的是如此糟糕吗?让我们共同去走近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群体,了解历史上商人的真实形象。
投影:
咬文嚼字:“无商不奸”还是“无商不尖”?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中国传统,做生意都为作坊式的家族经营,从来笃信“和气生财”、“童叟无欺”。再讲,开出一个店面不容易,谁都想将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因此,除非是存心不想做生意,否则,何故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欺人诈人,作奸多端自砸招牌?
——金羊网
(板书)一、商人: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