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中国国民党26日举行党主席和党代表选举,马英九当选党主席,获得285354票,得票率为93.87%。
另据国民党中央公布的投开票结果,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投票率为56.95%。
马英九在当选后召开记者会表示,去年5月以来,两岸开启了和平共荣的契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了中断10年的两会协商,签署了9个协议和1个共识,台海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马英九表示,在今年9月国民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将建议把国共两党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继续列入国民党的政纲。他说:“这是重要的历史承诺,我们不会忘记,一定会执行。”
他还表示,国共之间的交流、沟通平台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国民党将继续维持这一平台。同时,希望国共两党共同主办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持续办下去。
[课标链接]
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5.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知识链接]
一.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
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1.国共的对峙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 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原因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最后上升为主要矛盾。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形成: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④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⑥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
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
1.根源:
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
②美国的干涉。
2.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3.影响: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
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1.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表现: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时,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来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国共两党从1949年内战以后,隔绝了56年。这次连战到大陆来,给两岸关系的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连战大陆之行将揭开两党合作新的篇章。让人们看到了两岸关系出现的新曙光。
(3)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4)1980年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二.分析认识
1.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国共关系的认识:
(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2)“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红色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3)“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为此,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