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习目标】1. 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进步的表现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耕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3、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小农经济形成条件、生产目的、特点、评价
【学习方法】1. 借助身边的工具书理解相关概念:农业、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农业文明等。
2. 从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等方面,按时序分类整理课本有关知识,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及地位。
3. 通过有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农民形象,辨证看待小农经济的影响,感受古代劳动农民的智慧及困境。
【知识导学】 A级 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的起源
时间: 表现: 耕作方法: 生产工具:
2、商周的农业发展:
(1) 表现: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2) 影响:
(3) 特点:
A级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农具改进(铁犁牛耕) |
春秋战国 |
|
两汉 |
|
隋唐 |
|
耕作技术 |
耕作方法 |
春秋战国 |
|
西汉 |
|
耕作技术 |
魏晋
南北朝 |
|
耕作制度 |
两汉 |
|
宋朝以后 |
|
农业灌溉 |
水利工程 |
|
灌溉工具 |
|
B级【思考探究】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原因。在完成上述表格的基础上,谈谈你对精耕细作这一概念的理解。
B级 知识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耕作方式的变化:
时间: 原因:
2、小农经济的形成:含义(特点)
影响:
C级【思考探究】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这一转型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小农经济是什么,它具备哪些特点?
3:你有没有阅读或观看过关于描写农民形象的作品?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农民的处境如何?
【精讲点拨】 突破疑难:
1.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等。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1)积极性: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2)局限性: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3.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在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分析】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 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 提高耕作技术③承担沉重的徭役 → 小农经济脆弱
【本课小结】
【反思】
【当堂检测】
1.(2009·枣庄模拟)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2008·广东实验中学热身)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2008·山东寿光现代二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4.(2009·淄博模拟)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2008·山东莒南模拟)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6.(2009·佛山三水模拟)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牛力用于生产,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的一次革命,它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个人土地所有制
7.(原创题)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
8.(2008·茂名高考模拟)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w.w.w.k.s.5.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