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报·新课程周刊》原创精品样稿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文综历史主观题基本解题技能解析
广东顺德一中 李长福
文科综合的主观题一般是政史地各一道,另加一道三科综合题,与单科历史的主观题相比,综合性加强了。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解答历史主观题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要知彼,即了解历史主观题的基本特点。下面以今年山东文综的历史综合题为例来分析这些特点。
例(2009年山东文综27题)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
中卷:“西政”诸书
|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
下卷:杂类之书
|
游记、报章、格致
|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主观题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以重点主干知识为依托,强调知识的大综合。
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儒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科学革命、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等,围绕人文与科学这一主题,综合运用古近中外四个专题中的主干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综合考查各种学科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如第(1)问要求我们从所引《三字经》内容中去归纳、概括“儒家的主要思想”。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第(3)问要求我们调动和运用近代科技类著作传播的积极影响的相关知识来答题。
3、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第(2)问实际上要我们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16世纪欧洲会出现热衷研究“人体”和“天体”的新现象。
4、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如第(4)问,实际上就是要我们评论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谁更重要。
三、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如第(4)本质上是要考查学生对人文与科技知识对人类历史发展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2)思想领域的变化: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领域的变化: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①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②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养成,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
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③两者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知己,即在了解历史主观题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认清自己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差距,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做到百战不殆。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练掌握各专题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这一方面可以为解答主观题奠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理解和解读新材料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扫清材料解读中的障碍。
二、着重提高解答历史主观题的基本技能
1、提高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是解答主观题的前提,具有突出地位。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要做到由粗而精、由表及里。由粗而精是信息获取的基本步骤,粗是指拿到题目后,先从引言、正文、材料出处等方面初步浏览试题,了解材料的主题、主要类型和大致内容;精是依据题目设问,逐字逐句、逐图逐表地收集与整理有效信息。由表及里是信息解读的基本步骤,是从所获取的表面信息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深层理解,如结合基本常识可知材料三“中卷西学诸书”属于行政和制度类著作;根据历史知识可知,这属于学习西方制度范畴。
2、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即回忆、整理和运用所学知识或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否有效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前提是事先对知识有过必要的整理,能够准确记忆和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说明和论证历史历史问题,大致都应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考虑。
3、掌握阐释和评价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历史阐释即从所获取的历史信息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作一定的解释,使历史上发生的人或事变得可以理解,如09广东卷第30题第(1)问就是要用表中的数据信息解释为什么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共不利之处了”。历史阐释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清晰、合理的解释。
历史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史实和评价标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由于所依据的史实或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评价,但不管结论如何,必须实事求是,论从史出。上题中如何看待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历史作用问题,即是遵循这样的思路。
三、提高人文素养和思想水平
拓展课外知识,关注社会现实,养成从实事求是、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和习惯,提升民主与法治、理性与宽容的精神。这些看似与提高解技能直接关系不大,实际上对把握综合题的命题趋势,解答诸如评价、启示、意义类问题,加强政史地间的综合均有明显作用,不可轻视。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来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一般称为“城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但是,从地理上来说,中国远不是统一的。沿着东南海岸走向的山脉和其他的山脉把沿海和西部高原间国土分割开来。三大河系——北部、中部和南部的——穿过国土从中亚流向太平洋。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的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有利于中央政权的产生,相反,古代中国的统一是人类的组织能力战胜地理环境的一次胜利。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
材料三: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及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
(1)归纳材料一的基本观点。
(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的统一是人类的组织能力战胜地理环境的一次胜利。”
(3)材料三论述的主题是什么?它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而是横渡大西洋到北美生根开花?
(4)关于地理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哪一个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影响更大,有人认为是前者,有人认为是后者。你以为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270字放答案专版)
(1)大河流域和广阔平原促进了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大帝国的形成。多山的地形导致希腊城邦的建立。
(2)地理环境不利中国中中央政权的建立,“人类的组织能力”促成了中国的统一。秦通过商鞅变法为统一创造条件,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
(3)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的扩展不受地理环境影响。北非经济和社会制度落后,缺乏工业革命的条件;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4)地理环境大。如希腊城邦制度和古代亚洲大帝国的诞生。
社会环境大。如古代的中国的大一统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两者都有影响。古代地理环境影响大,近代以来社会环境影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