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史
【专题线索梳理】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朝代特征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的过程,既促进了各族的发展、联系,又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这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①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主要体现在中央政权同越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秦朝统一越族,开灵渠,设南海等郡,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②西部的贸易和交流主要体现在两汉与西域的关系上。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贸易和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③北方边境战争主要发生在中央政权与匈奴之间。秦统一后,曾派兵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汉初几代皇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皆因国力不足;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几次大败、重创匈奴;“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东汉时,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其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吸引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北方杂居相处,彼此交往,民族融合成为历史趋势。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则加速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到北朝后期,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4.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中央政权与边境地区联系加强。如唐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置了许多管理机构、册封了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政策等。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