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
过程与方法 |
1、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2、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的发展。 |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
教学难点:
1、辽沈战役: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分析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
2、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
3、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1、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提问复习:
(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是以什么为标志的?
(2)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在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
(4)解放军通过什么样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5)总体说来,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战略上,敌人进攻,我军防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2、出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1947年8月后全国的战略形势。
3、设置情境:1948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以从开始的430万人减少到360万人,人民解放军已从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进行重点防御。如果你是中共领导人,面对形势的发展,你会作出怎样的战略部署?
4、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由此导入新课。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
布置学生阅读112——11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数字作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
1、通过回答老师的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1946年6月
进攻中原解放区
(2)运动战
(3)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4)“蘑菇战术”
(5)1948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听教师讲解,把握战局: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先声,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
3、综观全国形势,作出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决断。
4、随老师进入新课的学习。
预习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