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
本专题内容应关注,在高考命题中具备升温的条件;题型和取材上都有很大的命题空间,且容易与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吻和;而且与现实发展联系密切,因而应适度关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等;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全程式、整体上的认识和评价。
建议在复习中突出四个专题:“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关注热点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为,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整合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可以整合思考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与此主题有关的苏联史、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美苏争霸等内容,都应从这一视角进行认识,给予关注。
●知识整合
(一)教材知识点拨
主题 |
课文内容 |
知识要点与要求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
▲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等方面归纳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
▲了解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
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及其特点。 |
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了解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 |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 |
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形成;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
▲了解建国初期党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及原因;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及其成就和邓小平的贡献;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性;
▲了解我国人大、政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二)知识归纳: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②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