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讲,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它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俄沿革历史,使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严格的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新旧教材对比:1、从通史转变为专题史,旧教材是采取通史教学,按照中国古代朝代沿革,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岁内容比较多,但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理解比较容易。但是新教材采取专题形式组织教学,也是按照中国古代朝代沿革,突出中国古代人类政治制度的沿革发展,而且时间跨度非常大,没有通史知识做保证的话,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是有困难的。
2、从死板僵化转变为灵活随意,旧教材编排比较系统,组织比较严谨,“型不散神也不散,对于学生宏观把握所学内容相对容易些。但新教材更加灵活,知识编排“型散神不散”,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教学发挥创造了可能。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的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从汉王朝到清王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初步培养汲取历史经验以应用于现代政治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肯定中国古代政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应当看到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和腐败。查阅有关资料,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在近代以来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总结。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历朝官制十分复杂纷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是十分困难的,应当要求学生了解其中与本课内容有关
的基本知识,认识政治史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理念:
注重情景设置下的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阅读新课,了解知识;
师生质疑,合作探究;
练习评价,巩固拓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范例一:同学们喜欢听历史故事吗?那我们今天就先想讲两位皇帝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幻灯演示图片)。
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祖刘邦“非有功,不得候”为由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拒绝。汉景帝黯然而有沮丧之色。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通过这两个故事,大家能发现什么历史信息?(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这进而说明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确立全国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挥泪对宫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历经多长时间?(两千多年),历经了哪些主要朝代?(幻灯演示古代朝代沿革表)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单元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范例二:(幻灯)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的图片,请问:你知道哪位皇帝的权力更大?为什么?(切入正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阅读新课,了解知识】
(二)分别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请问:“君主”是指什么人?“专制”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即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趋势是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加强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