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丹渊集》记载,陵州开私盐井的豪民,一家有七、八井至一、二十井,雇佣工匠二、三十人至四、五十人。每井工匠约四、五人。工匠都是他州别县“浮浪无根著之徒,抵罪逋逃,交易名姓,尽来就此佣身赁力”,“与主人营作”。工匠不堪主人的压迫,往往群起反抗,“算索工值”,或投别处为业。这个记载明显不能说明的是 ( )
A.盐业除官营外,又有官督私营,或私营而由官府专卖。地主豪商则私开盐井,生产私盐
B.私盐井的工匠对主人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C.私盐井的工匠遭受着残酷的压榨,多是逃亡的农民或“罪犯”,用改变姓名的办法逃避户籍和刑法
D.这些私井,随时都有遭到封建王朝依法处置的危险
答案 B
史料应用
1.缂丝技艺早在什么时期就出现了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答案 B
2.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褥,葳蕤自生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焦仲卿妻能有这样的少年生活,能有这样的打扮和装饰,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案 反映了汉代丝织业生产十分普遍和发达。
3.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直接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养蚕人穿不到罗绮。(2)作为农民副业的家庭手工业产品,
主要是用来偿付租税和高利贷,少量剩余供自己需用,基本上还不是作
为商品而生产。(3)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
人民的深切同情。
|